今天看到一个冷知识,原来长三角一带喜欢吃面食是近代纺织业发展的结果。 棉纱上浆需要用到小麦淀粉,上浆就是工人把淀粉、油脂和化学助剂调成糊状,然后刷到纱线上。 用淀粉上浆的好处是,布匹柔软度好,提升浆料的粘附力。 100多年前,纺织业发达的地方,对小麦的需求就大。 那为什么用小麦淀粉? 主要是原料获取成本的考虑,过去小麦的种植量大,获取成本低,而且好做配套产业,开纺织厂的通常也会开面粉厂。 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上海地区纺织业大发展的时候,面粉产业也在大发展,很多纺织大亨也是面粉大亨。 随着近代纺织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当地人饮食中面食的比例也就越来越高,比如上海地区逐渐流行蟹黄面、阳春面、小笼包、生煎包、馄饨等,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面筋的饮食习惯一样道理,生产小麦淀粉的副产品是麦谷蛋白,我们平时吃到的面筋主要就是麦谷蛋白组成,流行吃面筋的地区在近代多半有过纺织业的繁荣期。 现代情况下就不一样了,各种产业的配套完备,不同企业各司其职,交通运输发达,不需要在开纺织厂的时候在旁边建个淀粉厂。 这个时候用小麦生产淀粉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是倾向于获取成本更低的玉米淀粉。 2019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3097.4万吨,占到了淀粉总产量的96.4%,其中大量淀粉流向了纺织业。 所以,今天给棉纱上浆已经越来越多的使用玉米淀粉,而不是小麦淀粉。 也有用土豆淀粉、木薯淀粉、红薯淀粉上浆的,主要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
一句话就是,一百年前小麦淀粉加工相对于玉米土豆木薯淀粉要容易一些。小麦储存比土豆红薯木薯成本要低,红薯土豆木薯储存时间长的话会有糖化反应,尽管只需要清洗干净磨成浆过滤沉淀即可,时间要求高,一般是采收后一个星期左右就要加工完毕
和平使者
会不会长三角本来就一直长麦子呢? 反正我老家现在稻麦交叉,之前还套种棉花
论语 回复 09-14 13:57
河南全省都是大平原,小麦绝对是主流
用户10xxx98 回复 09-17 06:46
小时候我们这边冬小麦水稻交替种。地点江苏苏州乡下。部分地水稻交替油菜,当时油菜很高,好象现在变成另一种品种了,变矮了。水稻是必种的,冬小麦麦子也是必种的。最近我问一个同事,他家是南通的,他们家竟然从来不种水稻,我吃惊无比。他说种水稻太辛苦了,所以他们那边只种麦子,我想他可能是南通的某个小地区,也不是南通的全部。
用户10xxx86
那为啥俺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不是纺织大省也都吃面食呢?
TOCCATA 回复 09-14 21:38
你们那种水稻不[得瑟]
用户12xxx35
既然纺织业改玉米淀粉了,长三角人买不是该喝玉米糊糊了么?
用户13xxx75 回复 09-15 17:17
[哭着笑][点赞]
微尘
以前老家农村纳的千层底布鞋就是用面糊一层一层粘起来了。
用户10xxx72 回复 07-17 22:13
我们老家是用的米汤浆布料
西斑牛
说个现在很少人知道的事,80年代,广东兴宁也还在种小麦,后来为了珍珠红酒厂才改种高粱。
雨过天晴
宋室南渡后,江南一带就广泛种植小麦了
金刚
用淀粉糊面布做鞋这玩意是老手艺,四十年我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