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原来俄罗斯背后真正的靠山是中国!要是中国早给俄罗斯军事援助,这场仗可能早就打完了。 从这场冲突一开始,外界就盯紧了中国,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媒体,一个劲儿地猜、一个劲儿地炒,说中国可能会偷偷给俄罗斯送武器、提供军事支持,甚至有人放话说“中俄联手影响世界格局”。 但事实是,中国根本没给俄罗斯送过军事援助,这点中俄两国心里都清楚得很。 早在冲突爆发之前,中国的立场就已经说得很明确——“我们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也不会选边站队”。这是中国一贯的外交基调,不是今天说说、明天变。 冲突一打响,美国方面就开始各种放风,说要调查中方有没有暗中支援俄方。 但调查了大半年,他们自己情报部门都得承认:“没有发现中国提供致命性武器的证据。”说白了,要是真送了,现在早就被卫星拍下、摆上新闻头条了,哪还轮得到他们反复猜测? 事实上,中国这边反而是一直在强调“劝和促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中方也多次公开表示,“中俄合作是正常国家间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受第三方干扰”。 换句话说,这事儿中国压根不掺和。 中俄之间有合作,那是经济、贸易层面的,光明正大,不涉及什么“军事援助”。 至于某些国家一边自己往战场上送武器,一边又拿着放大镜查别人,实在是有点双标得过头了。 不过实际意义上来说,我国也算得上是大俄的靠山了。 这几年,中俄关系的确越走越近,尤其是在经济、能源、科技这些关键领域,合作力度越来越大。 冲突发生以后,俄罗斯受到西方的全面制裁,很多国家的企业撤离、投资叫停,市场瞬间萎缩,能源出口也一度遭遇重创。但中国这边没撤,反而加大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拿能源来说,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原本大部分是卖到欧洲的,但现在西方一制裁,路断了、订单没了,俄罗斯就把目光转向了东边。 中国这边需求稳定,体量也大,接得住、吃得下。 中俄之间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铁路运输、海运通道都在加快运转,俄罗斯能源就这么借着中国这条大通道稳稳地卖了出去,出口不至于断崖式下跌。 还有粮食和原材料,原来很多出口去欧洲的路线断了以后,中国成了一个主要的“中转站”和“放大器”。 不光自己消化,还通过自己的物流和贸易系统帮俄罗斯绕开一些限制,把货卖到了东南亚、中东甚至非洲。 可以说,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没出枪、没出炮,却拿着“钱袋子”把俄罗斯拖出了制裁最难熬的那段时间。 从国际政治角度讲,这种“软支持”比硬上更高明。 俄罗斯方面当然也心知肚明,这不是白帮忙,是真正意义上的“雪中送炭”。 俄罗斯这边战线长、补给吃紧,西方又不断援乌,按理说,早该撑不住了。 可到现在还没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不光没落井下石,还在背后默默撑着经济命脉。 让俄罗斯虽然被围,但没完全断粮断气,这样的“后勤线”,比送几个弹药箱还管用。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干嘛不直接送武器、出兵支援,帮俄罗斯快点赢?其实道理很简单。 中国不傻,军事援助一旦公开,那就是彻底把自己拉进去了,西方立马有借口制裁、围堵,甚至在其他方向挑事儿。中国的战略很清楚——不当战场,不做棋子,更不能被人拉下水。 换句话说,中国这棋下得够稳。一边稳定住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保障自己的能源和市场利益,一边在国际上高调主张和平、不站队,让别人找不到“直接介入”的证据,也没理由挑衅。 外界有人嘀咕中国“两面下注”,但从效果看,这比“硬上”有效多了:既保了自身安全,又帮了“老朋友”一把,还稳住了自己的全球发展节奏。 真要说,这盘棋下得不光稳,还高。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