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说起比尔·克林顿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那时候冷战刚结束,

说起比尔·克林顿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那时候冷战刚结束,美国风头正劲,他干了不少大事。可谁想到,到了2023年,这老头子在爱尔兰电视台的采访里,突然吐槽自己当年两个决定后悔得要死。一个是劝乌克兰把核武器全扔了,另一个是帮中国进世界贸易组织。

先说乌克兰那档子事。背景得从1991年苏联解体说起,那年年底苏联散架了,留下了一堆核武器,总共上万枚弹头。本来这些东西大部分在俄罗斯,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也分到了一些。 乌克兰拿到的最多,有四千多枚弹头,还带洲际导弹和轰炸机,一下子成了全球第三大核国家,比英国法国中国加起来还多。这情况让美国慌了神,因为多出几个核国家,扩散风险大,万一这些新国家经济崩盘,武器卖给恐怖分子怎么办?克林顿1993年上台,就盯着这事儿,联合俄罗斯施压其他国家弃核。

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很快就松口了,但乌克兰纠结了好几年。他们有理由犹豫,毕竟夹在俄罗斯和西方中间,没核武器怎么自保?加上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事,民众对核东西挺怕的,经济又差,养这些武器一年得花海量钱。 克林顿团队一开始许诺援助,钱从几千万美元加到上亿,还签了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美国、英国、俄罗斯保证乌克兰的安全,不动武,尊重边界。乌克兰这才一步步销毁武器,从1994年到1996年把弹头全拆了,2001年连最后一个导弹井都炸了,彻底无核。 克林顿当时觉得这买卖划算,核扩散问题解决了,乌克兰还拿了援助。可现在看,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2022年全面开打,美国除了制裁和给点武器,没真帮忙。克林顿在采访里直说,要是乌克兰还有核武器,普京可能就不敢动手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因为那时候的保证现在成空话了。说白了,这反映出美国承诺的可靠性问题,很多国家看在眼里,以后信不信美国的安全伞,得打问号。

转到中国加入WTO这事儿,也挺曲折。中国从1986年就开始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但美国和西方总卡着,不想让社会主义国家轻易进市场体系。克林顿上台后,冷战没了,美国经济需要新市场,中国正好是潜力股。1993年他调整政策,开始接触,1997年中国领导人访美,1998年克林顿回访,看了中国发展速度,觉得挡不住,就推国会支持。 谈判过程闹腾,1999年朱镕基访美,本来快签了,美国内部有人觉得能要更多让步,还单方面公布协议草稿,朱镕基直接走人。接着5月美国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谈判停了几个月。11月在北京重启,谈得死去活来,终于签了中美双边协议。2001年11月WTO部长会议通过,中国12月正式加入,成为第143个成员。

克林顿当初算盘打得响,认为中国开放市场,美国企业能赚大钱,还能通过规则让中国变西化,顺带在安全上合作。可现实呢,中国加入后经济飞起,从世界工厂变成制造强国,贸易顺差一大把,2017年中美逆差3750亿刀。 特朗普2018年打贸易战,加关税到25%,中国也反击,但中国经济韧性强,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跨境支付五年翻了3.4倍。美国觉得自己吃亏了,克林顿现在后悔,说低估了中国潜力,导致美国被动。 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其实暴露了美国外交的短视。克林顿时代,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想通过这些决定维护霸权,控制核扩散,融入中国到自家体系里。但历史不按剧本走,乌克兰弃核让俄罗斯有机可乘,欧洲安全乱套;中国入世反而让中国成了竞争对手,挑战美元地位。克林顿的遗憾不是空穴来风,是看到美国影响力下滑的表现。现在2025年了,俄乌还在打,贸易摩擦没停,他这番话提醒大家,大国博弈里,短期利益往往埋下长期隐患。

再深挖点,乌克兰弃核的教训挺深刻。布达佩斯备忘录签了,但执行时,美国没真出力。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美国就制裁了点官员,冻结资产,没派兵。2022年俄罗斯行动后,美国给了Javelin导弹啥的,但拜登明确说不直接参战。 乌克兰人觉得被坑了,当年销毁的SS-19和SS-24导弹,要是还在,局势可能不一样。克林顿承认这点,等于自认决策失误,也让其他国家想想,靠美国保障靠谱吗?像伊朗朝鲜,为啥死抱核计划,不就是怕步乌克兰后尘?

中国那头,WTO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加入前,中国关税高,外资进不去;加入后,降关税,开市场,吸引投资,出口暴增。2001到2021,中国GDP从1.3万亿刀涨到17.7万亿,超日本成第二。 克林顿以为中国会按美国模式变,但中国用WTO规则升级产业,高铁、电商、电动车这些领域领先。美国企业一开始赚了,苹果耐克在中国建厂,但后来供应链转移,工作岗位流失。贸易战从2018年3月钢铝关税开始,扩展到科技,华为中兴被卡脖子,中国转而推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 克林顿的采访是2023年4月4日在RTE的Prime Time节目里,他说自己对乌克兰有个人责任感,因为劝说时许了愿,现在没兑现觉得糟心。关于中国,他觉得推动入世是想改造中国,结果中国改造了全球经济格局。他不是第一个后悔的,特朗普上台就喊中国占便宜,拜登继续脱钩政策。但说到底,这些后悔是美国从霸主位置滑落的焦虑。冷战后,美国以为能定规则,别人都得听,可现在多极化来了,俄罗斯中国印度这些国家有自己的玩法。

从地缘上看,俄乌冲突让欧洲能源涨价,天然气短缺,德国法国企业关门,美国卖液化气赚了,但盟友关系也裂痕。乌克兰销毁核武器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也跟着做了,核扩散是防住了,但没防住常规战争。克林顿的决定当时合情,但没算到俄罗斯复兴。普京从2000年就上台,2008年格鲁吉亚,2014年克里米亚,一步步来。 中国经济崛起,WTO功不可没。中国承诺履约,开放金融电信,知识产权保护加强。2011年中国成最大制造业国,2023年出口占全球14%。美国逆差大,2019年贸易战协议签了第一阶段,买美国农产品啥的,但疫情后又闹。2024年美国大选,哈里斯还是特朗普,谁上都得面对中国,科技战升级,芯片禁运继续。

克林顿现在78岁了,基金会做全球健康,偶尔演讲。2024年他住院过一次,感冒啥的,出院后低调。但这采访让大家回想他遗产。不是说他坏,当年平衡预算,经济好,但外交上这两件事成了黑点。想想看,决策者总爱吹即时效果,忽略蝴蝶效应。乌克兰老百姓遭罪,中国老百姓日子好过,这对比挺扎眼。

克林顿的这两个后悔,戳中了国际关系的痛处。国家间承诺容易许,兑现难;经济合作想控制别人,结果反噬自己。2025年了,世界还在变,俄乌没头,中美摩擦不断。克林顿的话像镜子,照出美国从前自信,现在纠结。其他国家学聪明了,自强最重要,别全靠别人。说到底,大国游戏里,没人能预知一切,后悔也晚了,得往前看,调整步子。这事儿告诉我们,历史总有转折,关键看谁适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