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1年6月20日深夜,苏联科学家发掘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陵墓,

1941年6月20日深夜,苏联科学家发掘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陵墓,只见躺在木棺里的帖木儿遗骨两条腿长短不一,证实了他的确如同史书记载一样是跛子,右手也少了两根指头,身高则在1米9以上。 1941年6月19日的深夜,一群苏联科学家在地宫开启了墨玉棺盖。 当打开之后,却发现这好像是六百年前那位令欧亚大陆闻风丧胆的“跛子帖木儿”。 正当他们欣喜时,却发现了一处诅咒。 然而,仅仅三天,诅咒真的应验了? 1336年,帖木儿降生于中亚渴石城,在一个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 他并非天生跛子,少年时精于骑射,通晓多语。 1362年,一场与敌对部落的激战中,箭矢贯穿其右腿,虽侥幸生还,却落下终身残疾。 另一次战斗中,他失去了右手两根手指。 从此,“跛子帖木儿”的绰号伴随他征战一生。 然而,这并未阻碍他建立庞大帝国的野心。 1369年,他通过权谋与武力,成为河中地区的统治者,定都撒马尔罕。 此后三十余年,他的铁骑踏遍西亚、南亚、高加索。 晚年,他企图重现蒙古帝国荣光,远征明朝。 1405年,大军行至锡尔河畔,帖木儿却因酗酒暴毙,终年69岁。 后来,他的遗体被运回撒马尔罕,安葬于他生前精心修建的古尔埃米尔陵园。 1941年,欧洲大陆战云密布,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已席卷波兰、法国,兵锋直指英伦三岛。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虽与德国签有互不侵犯条约,但深知战争不可避免,正紧张备战。 此时,列宁格勒科学院递交了一份看似与战局无关的申请。 请求发掘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陵墓。 斯大林本人对这位与成吉思汗齐名的中亚征服者颇感兴趣,认为其军事才能值得研究,或许能为苏军将领提供启示。 他未作多想,迅速批准,并指派格拉西莫夫教授带队,还调拨了一支小部队协助。 1941年3月,考古队抵达撒马尔罕,开始了发掘工作。 然而,刚开始就遭受到了巨大的阻挡。 在当地穆斯林长老和民众世代尊帖木儿为英雄,视陵墓为圣地。 他们警告:“帖木儿汗的灵魂不容亵渎!开启他的安息之所,必将释放灾祸!” 而格拉西莫夫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信奉唯物主义,对此满不在乎。 然而,发掘过程中确实怪事频发精。 密的测量仪器屡屡无故失灵,队员们在休息时接连出现集体性剧烈头痛。 这一系列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在陵墓中,悄然滋长着不安。 6月19日,地宫大门终于被打开。 当格拉西莫夫团队面对帖木儿遗骸,完成测量与记录,证实其跛足、缺指、高大的史实后,那则棺内诅咒的发现,如同投入油桶的火星。 队员们虽在教授命令下继续工作,将遗骸与陪葬品打包运往莫斯科研究,但内心的恐惧已难以抑制。 消息不胫而走,撒马尔罕城内流言四起。 仅仅三天后,6月22日凌晨3点15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军事行动,“巴巴罗萨计划”启动! 德军及其仆从国190个师、550万大军,在数千架飞机、数千辆坦克的掩护下,分三路突袭苏联! 苏军猝不及防,防线迅速崩溃,损失惨重。 前线的噩耗与撒马尔罕的流言瞬间交织在一起。 “诅咒应验了!” 人们将德军闪电战的迅猛与帖木儿当年的横扫欧亚相比,将希特勒的残暴与帖木儿的嗜血相提并论,惊恐地认为正是考古队的冒犯,才“释放”了“更凶戾的敌人”。 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甚至影响了部分后方士气。 格拉西莫夫虽不断向队员强调这只是时间上的可怕巧合,但面对前线的败报,让所有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诅咒之说愈演愈烈,甚至传到了克里姆林宫。 1942年,苏德战争进入最残酷的相持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正酣。 或许是出于稳定后方民心、尊重民族情感的考虑,亦或是前线将领中也有流言传播,斯大林决定将帖木儿的遗骸从莫斯科运回撒马尔罕,并按照伊斯兰教传统,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重新安葬仪式。 颇具戏剧性的是,就在遗骸归葬后不久,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转折性胜利,战争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 这又被许多人视为“平息帖木儿之怒”带来的“好运”。 然而,历史的真相远比传说冰冷。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野心蓄谋已久,“巴巴罗萨计划”的启动时间早在1940年底就已确定,与陵墓发掘毫无关联。 苏军初期的溃败,源于对德国背信弃义突袭的准备不足、大清洗对指挥体系的破坏以及战略误判。 而战局的逆转,则是苏联军民浴血奋战、英美援助源源不断以及俄罗斯严冬相助的结果。 帖木儿棺椁内的诅咒,极可能是他本人或其后代为震慑后世盗墓者而刻下的恐吓之语。 格拉西莫夫的考古发掘,虽因战争中断,却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还原了帖木儿真实的生理特征。 而真正的“诅咒”,永远是人性中的贪婪与野心。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探访乌兹别克斯坦④|撒马尔罕:帖木儿大帝的尴尬遗产)

评论列表

笨笨
笨笨 3
2025-07-18 21:49
格拉西莫夫现在不是在乌克兰前线吗?
苏米
苏米 2
2025-07-18 18:13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