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因病去世,临终前,她突然向女儿反复叮嘱一件事,话音刚落,在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 王光美192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官员家庭,父亲王治昌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北洋政府任职农商总长,家里经济条件好,教育子女特别上心。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名门,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是当时少见的知识女性。王光美从小接受严格教育,小学到中学都在北平的重点学校就读,像北平师范大学附小和志成中学,那时候她就表现出聪明劲儿,尤其数学物理拔尖。 1939年考入辅仁大学物理系,当时女生学理工的少,她却在男生堆里成绩突出,人称“数学女王”。大学毕业后,继续读原子物理硕士,1945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女硕士。她的能力引来国外大学注意,密歇根和斯坦福都给她全额奖学金,邀请去深造。本来她能去美国当科学家,过上稳定研究生活,可1946年形势变了,她接到任务,需要英语人才帮忙谈判,就放弃留学,投身延安工作。 在延安,王光美加入军调部,当翻译,负责和美方沟通。那工作环境复杂,她得准确传递信息,帮助中方站稳脚跟。后来调到西柏坡,继续做联络事务,在那儿认识刘少奇,两人通过处理文件和出差,建立感情。1948年,他们在西柏坡简单结婚,从此她跟丈夫一起参与国家事务。新中国成立后,她随刘少奇出访十几个国家,接待上百位外国客人,表现稳重得体,展现中国女性风采。1978年后,她没选择安静养老,而是继续社会活动。1995年,看电视报道陕西大荔县一个穷妈因没钱治病,眼睁睁看着孩子死去,她坐不住了,决定行动起来。写倡议书,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启动“幸福工程”,专门帮贫困母亲。 这个工程理念简单实际,不是直接给钱了事,而是小额无息资助,让母亲们自己努力改变生活。起步资金是个难题,王光美拿出家里的乾隆青花瓷器一套拍卖,得50万元,全投进去。那瓷器是刘少奇生前喜欢的藏品,她没犹豫。她亲自去陕西、甘肃等地考察,深入村子,和母亲们聊需求。在甘肃定西,缺水严重,她推动建“母亲水窖”,每个水窖存30立方米雨水,第一批3000个,帮3000户家庭解决用水,提升妇女地位。资金从2000到5000元不等,直接发给本人,用来买羊或缝纫机啥的,帮家庭起步。2001年,她查出乳腺癌,化疗时还坚持工作,审阅项目申请,没耽误事。工程渐渐扩大,覆盖更多省份,影响越来越大。 2006年,王光美身体每况愈下,肺部感染反复,北京医院成了她最后地方。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云南怒江州的新项目,那儿偏远,很多母亲一辈子没出过山。她用尽力气,向女儿刘亭反复叮嘱,要把项目办好,资金必须用到实处,一分不能浪费。说完,她抱拳向女儿作揖,刘亭眼泪直流,说承受不起。王光美坚持完成动作,又重复要延续“幸福工程”,帮更多贫困母亲。话音刚落,在场子女和工作人员都泪流满面。这叮嘱承载她晚年心血,她知道时间不多,还想多做点。10月13日凌晨,她去世,享年85岁。遗愿是丧事从简,节省钱全捐给工程,骨灰撒在北京西山,那儿视野开阔,像能看到那些受帮助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