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高铁现在没人敢接单,因为越南提的要求简直太奇葩,他不但要别人给他修高铁,而且自己一分钱不掏让别人投资,还有别人的技术。 越南南北高铁项目全长1541公里,预计耗资670亿美元,旨在将河内至胡志明市的通行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5小时。 这条铁路覆盖20个省份,对促进贸易、旅游和区域联通意义重大。然而,越南提出的合作条件却让各国企业望而生畏。 越南要求外国企业全额承担建设资金,自身不出资一分钱,同时还希望无偿获取高铁核心技术,包括列车控制系统、轨道设计和信号技术。这种要求在国际基建合作中极为罕见,让潜在合作伙伴陷入两难。 67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对任何国家或企业都是巨大挑战。越南2024年财政收入仅784.3亿美元,相当于国家一年的收入都不够覆盖项目成本。 外国企业若全额投资,需承担至少8年的建设周期风险。越南的征地效率低下,过去的基础设施项目常因土地纠纷和政策变动导致延误。 例如,河内轻轨项目因拆迁问题拖延多年,成本大幅上升。外国企业担心,越南的政策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难以收回。 技术转让的要求更是让谈判陷入僵局。高铁技术是各国铁路产业的命脉,中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耗费数十年、投入数百亿美元才研发成功。 中国高铁从引进德国、日本技术到自主研发,经历了无数试验和优化。日本的Shinkansen技术和法国的TGV同样来之不易。 越南却希望不费成本直接获取这些技术,忽视了自身工业基础的薄弱。2024年,越南工业生产指数增长8.4%,但技术人才匮乏,消化高端技术的能力有限。企业代表普遍认为,越南的要求不切实际,缺乏合作基础。 越南试图通过多国竞争压低条件,先后与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接触。2010年,日本报价560亿美元,工期30年,越南嫌贵直接否决。 2024年,越南再次与日本协商,要求降低标准、延长工期,日本拒绝合作。随后,越南转向中国,提出让中方承担80%以上的投资并转让技术,中方明确表示无法接受。 越南还与法国、印度接触,但这些国家因技术或资金限制,同样不愿接单。越南的“多方博弈”策略让各国企业质疑其诚意,谈判屡屡无果。 越南的信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合作困境。河内轻轨项目曾因拖延付款和验收争议,让日本企业蒙受损失。2023年,一家欧洲企业在胡志明市的项目因越南反复更改条款而中止。 外国企业逐渐形成共识:越南的合作方式风险过高。越南试图复制中国“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但其市场规模仅4700亿美元,人口不足1亿,吸引力远不如中国。各国企业权衡后,选择观望而非冒险投资。 越南的策略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24年的一次东盟会议上,越南代表展示高铁规划的宏伟蓝图,却对资金和技术问题避而不谈。 其他国家代表私下议论,越南的做法过于激进,难以赢得信任。越南政府内部也开始反思,承认此前条件过于苛刻。 然而,调整后的方案仍要求外国企业承担大部分资金,合作前景依然不明朗。越南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即便获取技术,也难以快速消化,这让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更加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