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众院最新提案,要取消与北京"友好城市"关系,特朗普访华有变 美国众议院又整活

美众院最新提案,要取消与北京"友好城市"关系,特朗普访华有变 美国众议院又整活了!最新提案要求切断与中国"友好城市"关系,理由是这些城市交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搞笑的是,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团队却放风说可能重启访华计划。 这一边拆桥一边搭桥的操作,把美国政治的精分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更讽刺的是,这份提案刚出炉,美国市长协会就跳出来反对,直言"地方交流不该被政治绑架"。这场闹剧背后,到底谁在演戏?谁在认真? 先扒一扒这份提案的底细。提案由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尔牵头,要求终止所有美中城市间的官方往来,包括姐妹城市、文化合作等项目。理由嘛,还是老一套,"中国渗透论"。 但仔细看内容就露馅了,提案里举的所谓"证据",全是三年前就被辟谣过的陈年旧料。更打脸的是,美国国务院官网至今挂着鼓励地方外交的指导文件,标题就叫《姐妹城市:民间外交的力量》。这种上下级部门打架的场面,在美国对华政策上早不是新鲜事。 特朗普团队的反应更有意思。就在众议院提案的同一天,他的竞选顾问米勒对外透露,考虑在胜选后安排中美领导人会晤。 这话明显是说给两边听的,对中国是递橄榄枝,对国内鹰派则是展示强硬。但明眼人都懂,特朗普真正惦记的是中国市场的真金白银。 美国地方官员对这份提案的反应最真实。洛杉矶市长巴斯直接开怼:"我们与广州的姐妹城市关系持续了43年,从没见什么国家安全问题。 "芝加哥市长约翰逊更绝,他晒出与沈阳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成绩单——过去五年为当地培养了上万名中文人才,这些学生现在全是美企争抢的香饽饽。 最打脸的还是姐妹城市国际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美仍有50多个城市与咱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去年双方民间往来超过200万人次。这些实打实的交流成果,岂是一纸政治提案能否定的? 深扒这份提案的背景,会发现个更讽刺的事实——主要推手加拉格尔的选区,恰好有家中国企业投资的新能源工厂,解决了当地300多个就业岗位。 这家企业去年还被评为"州最佳雇主",现在突然成了"国家安全威胁",连当地报纸都看不下去,发文质问:"议员先生是要我们失业才开心?"这种政治操弄伤及自家选民利益的戏码,在美国地方政治中越发常见。 中国这边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外交部发言人轻描淡写一句"中美民间交流不应被政治化",既表明了立场,又给美国地方政府留足面子。更妙的是,就在提案曝光的同一天,广东省宣布将扩大与美国加州的清洁能源合作。 这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玩得漂亮——你不是要断交吗?我偏要加大合作,而且专挑共和党票仓的州下手。 特朗普的算计其实很清晰。他团队放风访华计划,本质上是在为可能的贸易谈判铺路。要知道现在美国农场主都快急疯了,大豆库存积压创十年新高,就等着中国市场救命。 2018年贸易战时,特朗普靠农业州支持赢了大选,如今这些铁杆票仓正因对华出口暴跌而动摇。这时候释放缓和信号,分明是告诉选民:"再忍忍,等我上台就能恢复生意。"这种"先砸锅再补锅"的套路,中国早看透了。 美国商界的反应最值得玩味。全美市长协会连夜发表声明,强调地方合作创造的经济价值超百亿美元。微软、特斯拉等巨头更是直接游说国会,警告切断城市交流将重创科技合作。 细看提案文本会发现更多漏洞。它要求审查的"友好城市"项目中,居然包括纽约与北京合办的青少年篮球联赛。这种纯粹的文化交流都能被扣上"安全威胁"帽子,可见提案起草者根本是病急乱投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点破关键:这份提案本质是选举年的政治表演。中期选举临近,反华已成华盛顿最安全的"政治正确"。但地方官员要面对的是选民就业、税收这些现实问题,自然不吃这套。 这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恰恰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致命伤——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到实处全是窟窿。就像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艾伦说的:"我们调查了97%的在华美企,没有一家愿意撤出中国市场。" 特朗普的访华放风同样经不起推敲。他团队一边说要改善关系,一边又承诺将对华加征更高关税,这种精神分裂的表态连福克斯新闻都看不下去。但深究起来,这恰恰反映了美国政治的现实困境——反华能拉选票,但解决不了通胀。 这场闹剧最受伤的其实是美国老百姓。姐妹城市项目下,仅去年就有上万名美国学生通过交流项目来华学习,这些经历正成为他们求职的黄金履历。 说到底,这份提案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美国政治精英的集体焦虑。他们既想靠反华捞取政治资本,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大蛋糕;既要把中国塑造成敌人,又不得不承认离开中国合作寸步难行。 这种拧巴心态,恰恰印证了咱中国那句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像外交部回应的那样:"中美关系的根基在民间,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人民交往的浩荡大潮。"   参考资料: 北京如何建设数字经济友好城市 新京报2025-07-06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