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解放后,聂凤智有一次到某地疗养,发现年轻的女护理员沉默寡言,少有笑容。
那几年聂凤智的身体一直不太好,1973年那次大病差点要了他的命,全身挨了六刀,连胃都切了,硬是被周总理和叶剑英派来的医疗团队从鬼门关拽回来。
后来他去大别山后方医院疗养,每天挂吊针还得准时上班,夫人劝他多休息几分钟,他眼睛一瞪:“迟一分钟也不行!”就是这么个倔脾气的老将军,在疗养院里却对一个小护士的眼泪束手无策。
姑娘姓什么没人记得了,只晓得她二十出头,总低着头换药,手脚利索却很少说话。
聂凤智起初以为她是性格内向,直到有天随口问了句“有对象没”,姑娘手里的托盘咣当掉在地上,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砸。
原来她爱上个飞行员,两人连结婚报告都写了,结果保卫处长把报告打回来,理由就一条:她父亲是“右派”。
那年头“家庭成分”比人品还金贵,飞行员属于“特殊兵种”,配偶必须根正苗红,姑娘哭得肩膀直抖:“他说组织不同意……可他明明说过要等我……”
聂凤智听完半天没吭声,他想起自己打仗时带的兵,炮弹砸过来谁管你爹是贫农还是地主?活下来的都是兄弟。
可现在和平了,倒要查了,脾气蹭地上来,转头就去找院领导,政委听到这事解释:“这是空军的规定,我们也没办法……”
聂凤智一拍桌子:“什么规定!老子当年打蒋介石的时候,炊事班老赵他爹还是国民党保长呢,耽误他扛机枪冲锋了?”最终,那张被驳回的纸上,盖上了印章,姑娘如愿以偿和爱的人在一起。
等后来在看到那姑娘,曾经愁眉苦脸的她,脸上满是笑容,并且脸也比之前有起色了许多,果然和爱的人在一起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那个年代的悲剧往往裹着“原则”的糖衣,飞行员未必薄情,组织谈话的压力下,多少人敢拿前途赌爱情?
聂凤智的愤怒让人们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为身边人,甚至是老百姓着想的另一面,从这一点足以看出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里,仍有人记得“人”比“成分”更重要。
如今翻档案才发现,聂凤智自己就差点因“站队问题”栽跟头,林彪得势时,刘亚楼三番五次叫他去拜见,他装病躲开,江腾蛟忙着给叶群送礼,他直接骂人家是“招待所所长”。
他的暴脾气不让人感到害怕,反而让人看到了他心中最温暖的一面,只是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