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反华的石破茂,惨败! 日本参议院大选20日开始投票,自民党总裁、多次在拉票

反华的石破茂,惨败!

日本参议院大选20日开始投票,自民党总裁、多次在拉票时发表反华言论、在属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挑衅中国的现任日本首相石破茂惨败。

最近日本举办了新一届的选举,结果在21日清晨出炉,党自民党连同盟友公明党加起来也只拿下40席,连过半的门槛都没摸着。

曾在选前高调喊出“中国是最大威胁”的石破茂,一夜之间从“强硬派首相”变成了众矢之的,让他没想到的是民意的回击,来得比想象中更直接、更彻底。

这场选举原本被视为对石破茂成绩的一次“中期考试”,可是从结果来看,选民显然给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石破茂自2024年10月上任以来,内阁成员多为前防卫省、军工背景人士,外交上则频频“碰瓷”中国。

他主打的,是一套冷战思维的老剧本,把“中国威胁”当成万能钥匙,试图在民意和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根据《时事社》7月14日公布的民调,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已经跌至20.8%,而这份数字背后,其实早已埋下了选举惨败的伏笔。

选战期间,石破茂几乎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反华牌上。

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首次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不仅在措辞上前所未有强硬,还在涉台内容上明显越界,触碰中国核心利益。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7月15日当即做出严正交涉,明确表示日方的行径“极其不负责任”。

而就在选前的7月18日,中方再次点名批评日本白皮书存在“数据造假”问题,指出其中关于核弹头数量和歼-16战机的描述前后矛盾、缺乏依据。

不仅如此,石破茂还在7月6日横滨的一次演讲中公开指责中国是俄乌冲突的“幕后黑手”,将区域安全议题与欧洲战事强行捆绑,试图营造“东西对抗”的氛围。

选战倒计时阶段,他甚至在“七七事变”周年当天登上街头,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试图用历史记忆唤起选民情绪,最后却适得其反,被不少日本民众批评为“操弄历史”“转移焦点”。

选民投票时考虑的,其实并不是中国,而是自己的生活。

在最近几个月,日本国内通胀持续走高,民众工资增长却未能同步。

生活成本压顶,年轻人买不起房,老年人担忧养老金缩水,普通人关心的,是能不能吃得起寿司、住得起房、看得起病。

这些现实困境,石破茂没给出答案,反倒把注意力都放在中国身上。

最终,人民用选票说了“不”。

经济层面上,石破政府的对华强硬路线也引发企业界担忧。

尽管政治上喊得震天响,但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创下新高,达到1.43万亿日元。

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石破茂的激进言论,被不少商界人士视为“砸自家饭碗”。

尤其是在半导体、汽车等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行业,的不确定性让投资方愈发谨慎。

《读卖新闻》选后统计显示,自民党的议席比改选前减少了超过20席,直接失去国会主导地位。

在野党趁势而起,已经开始酝酿组建联盟,有意取而代之。

在7月2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声明,明确表示“希望日方顺应民意,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措辞虽不激烈,但信号明确。

中国不反对正常的竞争,但绝不接受挑衅和干涉。

对问题,任何国家一旦越线,就必须承担后果。

而这场选举的结果,也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在区域安全中的角色。

《路透社》21日报道称,白宫方面对日本选举结果保持沉默,不难看出美国对日的观望态度。

有分析指出,日方国内政治不稳,可能影响美日同盟的推进节奏,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日本的干预能力或将明显减弱。

过去几年,日本政坛频繁更替,摇摆不定。

石破茂上台之初,外界曾期待他能在传统保守与时代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结果却选择了一条更加极端的道路。

数据不会说谎。

这次选举的结果,与选前民调高度一致,说明民众早已用脚投票。

石破茂的失败,不只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一场战略误判的清算。

石破茂的惨败,是否意味着日本对华的转向?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