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1年5月,一中国人在纽约参加一场拍卖会,突然,主办方取出一件唐代的文物,预

1991年5月,一中国人在纽约参加一场拍卖会,突然,主办方取出一件唐代的文物,预拍价750000美元起,细看之下,他大吃一惊,这东西怎么和陕博的顶级国宝“鹦鹉纹提梁银罐”一模一样? 难道是走私过来的? 1991年5月,陕西西安人张明远在纽约参加一场拍卖会,他本来以为自己是过来参观文物的,可没想到,竟然在这里也看到了陕博的顶级国宝,这下他坐不住了。 看到鹦鹉纹提梁银罐的第一时间,张明远就浮现出了两个字“走私”。别人都不理解张明远为什么这么激动,只有张明远知道这件文物对国家意味着什么。 在文物鉴赏方面,张明远不敢说自己是数一数二的大师,可自己这些年来确实接触了不少文物。 小时候由于父亲在博物馆工作的原因,张明远几乎是在博物馆长大的。那时候父亲经常会向他介绍博物馆里每一件文物的来源以及朝代。 他本来对这些冷冰冰的文物并不感兴趣,可每次听到父亲讲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以及渊源时,他总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 在父亲的熏陶中,他慢慢的对这些文物感兴趣,也开始慢慢的研究这些文物。可也正是这些喜欢让张明远小时候就变得有些“异类”。 别的小朋友在一起都是讨论玩乐,张明远无论跟谁在一起都是讨论自己见了什么文物,文物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小朋友很少有对文物感兴趣的,他们也很少接触到文物,因此小时候的张明远也因为自己这个独特的爱好,变得有些不合群。 张明远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他喜欢文物喜欢考古,所以大学就考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大学学习的这几年时间,他一直都没有闲着,参加了很多考古项目。其中经过他手的就有陕博的顶级国宝“鹦鹉纹提梁银罐”。 这件文物于1970年出土于西安何家村的一处不显眼的窑藏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人员在这里面发现了数不尽的唐代的金银珠宝。 那时候的张明远已经算是一名文物工作者了,得到这个消息后很快拿着自己的工具赶到了现场,刚到现场,他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虽然在博物馆工作了很多年,但他还是第一次在窖藏中见到那么多唐代文物。一想到这些文物背后还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张明远心里就说不出来的激动。 当时在窑藏里一共出土了金银器1000多件,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意义和价值,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底蕴。 鹦鹉纹提梁银罐也正是在这里出土的,它的罐身錾刻栩栩如生的鹦鹉纹,提梁可活动,工艺精湛,代表了唐代金银器的巅峰水平。 考古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这里的大部分文物几乎都是皇室御用之物。鹦鹉纹提梁银罐由于自身的独特细微的錾刻工艺,还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文物后来经过研究者们的科学检测与文献记录,都被整理成册,记录在案,鹦鹉纹提梁银罐也被放在了陕博供大家展览。 退休后,张明远也没有闲着,经常到处参加一些文物展览。有时候出国,有时候是在国内,只要遇见他感兴趣的,他基本上都会去看几眼。 1991年5月份,张明远的朋友告诉他纽约将举办一场拍卖会,他自身想买一两件文物放在家中,想让张明远帮他一起看看。 张明远一方面是为了一烂这些文物的真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朋友看一两件文物。没想到当主办方神秘莫测的拿出一件唐代的文物,预拍价750000美元起后。 张明远瞪大了眼睛,由于距离较近,细看之下,他大吃一惊,这东西怎么和陕博的顶级国宝“鹦鹉纹提梁银罐”一模一样? 难道是走私过来的?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他脑子里已经想过了无数的可能。要知道这场拍卖会是非常盛大的,在这种拍卖会上一般不会有赝品出现。 一想到国家的文物被贩卖到了国外的拍卖会上,张明远就气不打一处来,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负责人,质问他们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可工作人员并没有跟他解释文物的来源,只是一口咬定文物是真的。张明远没有办法,回去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国家文物局。 他写了一封信,并把自己在拍卖场看到的鹦鹉纹提梁银罐拍成照片一同发了过去。国家文物局的人接到信后,先是确定陕博的鹦鹉纹提梁银罐是否还在。 然后,又对照片里的鹦鹉纹提梁银罐进行了详细比对。通过他们收集的资料显示,唐代金银器经常会出现“同款”,说白了就是高仿,但完全相同的可能性非常低,很多工艺细节难以完全复刻。 结果很快出来了,陕博鹦鹉纹提梁银罐没有丢,照片中的那件是高仿。得到这个答案后,张明远的心放下了。 换个角度思考,张明远在意的岂是这一件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记忆碎片,我们都希望这些碎片能够回到家中,而他们的回家之路,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

评论列表

破军
破军 1
2025-07-23 18:46
谁是高仿还不知道呢。贼也会喊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