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俄罗斯联邦的人口还不如一战前的俄罗斯帝国?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俄罗斯这片土地,根本就养活不起某些人揣测的动辄4亿、6亿乃至更多的人口,一战前俄罗斯帝国的1.72亿人口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已经是很沉重的负担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中间的动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俄罗斯的安全阀。 俄罗斯地盘大得离谱,1709万平方公里,但能住人的地方只有欧洲部分的四分之一,这里冬天平均零下20℃,夏天短得像“快闪”,冻土层占了65%的国土,种土豆都得跟老天爷抢时间。 东欧平原虽然比西伯利亚强点,但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才20多人,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更扎心的是,俄罗斯的“好地”大多是抢来的,中亚、高加索、乌克兰这些温暖地区,苏联解体后全“离家出走”了,带走了近1亿人口和更适宜种地的气候。 地理条件直接卡死了粮食产量,一战前,俄罗斯帝国虽然有1.72亿人,但粮食自给率连60%都不到,饥荒是家常便饭,现在俄罗斯成了粮食出口大国,但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和农业技术瓶颈,还是让人口承载力卡在1.5亿左右,想多养人都难。 这些灾难虽然惨,但客观上缓解了人口压力,要是没有战争和饥荒“帮忙”,以俄罗斯的资源条件,可能早因人口太多陷入更深的危机了。 到了21世纪,俄罗斯政府急了,为了多生娃,政策一个比一个狠:生一个孩子每月领1.2万卢布,生三个直接奖励一套房,从产检到大学学费,国家全买单,中亚、高加索的人随便来,连海外俄侨都喊回来。 但效果一般:2013年俄罗斯人口短暂增长过,但2018年后又开始下滑,年轻人不生娃的原因很现实,工资低、房价高、职场卷得要命,更讽刺的是,俄罗斯最宜居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人口增长全靠外来移民,本地人生育意愿低得可怜。 站在2025年看,俄罗斯的人口问题早不是“多生几个娃”能解决的,它像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国家在地理、历史和现实夹缝里的挣扎。 俄罗斯的出路,可能不在“追赶人口数量”,而在“提升人口质量”,比如,靠教育和技术创新,让1.44亿人发挥更大的能量,或者像加拿大、澳大利亚那样,用移民政策吸引全球人才,而不是只盯着中亚劳工,毕竟现在AI和自动化这么火,人口多少早不是国家强弱的唯一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