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北京大兴拉了一整车黄铜回来,总共 33.8 吨,用的是半挂车。结果卸货后一过地磅,发现居然少了60公斤。这次是我老板亲自押车的,但货主强硬得很,说甭管谁押车,他们只认秤,不认人,坚持让我们赔!
老板脸当时就沉了,掏出烟盒抖了半天没抽出烟来——他押车二十年,从没出过这种岔子。半挂车停在货场边,轮胎还在微微发烫,他绕着车厢转了两圈,突然指着篷布上的绳结问货主:“你们卸货时,这绳子是解开的还是剪断的?”
货主愣了下,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旁边的卸货工赶紧接话:“是解开的啊,您这绳结打得专业,剪了怪可惜的。”老板冷笑一声,掏出手机翻出出发前的照片:“我这篷布边角有块蓝漆,是装货时蹭到叉车的,你们自己看,现在是不是没了?”
众人凑过去一看,果然,照片里清晰的蓝漆印子,此刻只剩块浅痕。老板蹲下身,指着车厢底板的划痕:“这是黄铜边角蹭的,从北京到这儿一千多公里,篷布要是没被动过,漆印子能自己跑了?”
货主脸色变了变,还想嘴硬:“那也不能证明少的60公斤跟这有关……”话没说完,老板突然朝驾驶室喊:“小王,把行车记录仪调出来!”
司机赶紧递过平板,里面的监控清清楚楚——凌晨三点在服务区休息时,有两个戴口罩的人曾试图撬开车门,虽然没成功,却在篷布上划了道口子。“我当时觉得不对劲,特意检查过,没发现少东西,现在看来,是有人趁我们卸货时,从那道小口子里抽走了几捆!”
货场老板这才慌了神,赶紧调监控。果然,卸货间隙有个临时工鬼鬼祟祟地往墙角挪过几捆黄铜,正被角落里的摄像头拍了下来。人赃并获时,那临时工还在辩解:“就……就拿了几小块,没想到能少60公斤……”
事情水落石出,货主红着脸递烟:“是我太急躁了,对不住啊老哥。”老板摆摆手,接过烟却没点燃:“做生意讲的是诚信,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先查查自己人,别动不动就赖别人。”
回程的路上,司机小王笑着说:“老板,您这心也太细了,连块漆印子都记着。”老板望着窗外掠过的树影:“干咱们这行,眼里得有活儿,心里得有秤,不然亏的不光是货,还有名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