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海地区的局势愈发复杂,解放军舰机的巡航行动已成常态,台军的军事演习也接连不断,局势紧张到几乎让人无法呼吸。在很多人眼中,若台海冲突真的爆发,最先开火的应该是两岸的军队。然而,现如今的情形或许并非如此简单。
要理解今天台海的局势,我们得从七十多年前的历史说起。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台海经历了多次波动,既有军事对峙,也有经济交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台海问题上中国的态度愈加坚定。然而,台湾当局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逐步走向对抗,双方博弈愈发激烈。
2025年4月,解放军东部战区开展了代号为“海峡雷霆—2025A”的环台军事演习,陆海空与火箭军联合出动,展示了强大的封锁与打击能力。台军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立即备战操演”,强化战备。随后,7月,台军又启动了历时10天9夜的“汉光41号”演习,这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动员了2.2万名军人,甚至创下了后备军人动员的新纪录。
在这次演习中,台军特别重视了一个平时负责海上执法的单位——台湾“海巡署”。海巡署的历史并不算短,2000年1月,台湾“行政院”合并相关单位成立了“海岸巡防署”,而2018年它又被升级为“海洋委员会海巡署”。这个机构与传统的海警不同,战时它会被纳入作战序列,成为被外界称为“第二海军”的存在。
海巡署下设多个巡防区,配备了各类小型快艇与巡逻舰。这些单位每年都会进行实弹射击演习,保持战斗力。特别是近年来,他们逐步提升舰艇装备,其中包括2020年投入使用的1000吨级“屏东”号巡逻舰,这艘舰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战力不容小觑。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台“海巡署”正在不断提升其“平战两用”的能力。新建舰艇的战时可加装武器,转变为护卫舰或导弹艇,这意味着它们具备了更加复杂的战斗潜力。2025年,台“海巡署”的舰艇活动更加频繁,4月,它们的船只与大陆海警在金门附近发生了对峙;6月,海巡署还要求大陆海警船离开所谓的“限制水域”。7月,台湾当局更为海巡人员设立了“深夜危劳津贴”,进一步加强巡逻力度。
这些举动背后,有一款特殊的武器——镇海火箭弹系统,成为海巡署手中的一张“底牌”。这种武器最初由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主要用于滩岸防御,后来被改装为舰载型,安装在“安平级”和“嘉义级”巡防舰上。它能够发射多种类型的火箭弹,包括高爆弹、穿甲弹、音爆弹等。然而,尽管它拥有较为强大的火力,其射程与精度却并不理想,且部分关键组件依赖大陆进口。一旦大陆启动出口管制,台方的维修与生产将遭遇困境。
台军的整体装备状况也不容乐观,武器老化问题严重,更新换代缓慢。比如“海鲲”号常规潜艇,因关键材料供应不足,建造进度多次延迟。台军的战斗意志也相对较弱,与解放军的差距显而易见。在“汉光41号”演习中,台军尽管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演练,但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装备技术,依然远逊于解放军。
使得台“海巡署”成为焦点的,是2024年10月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李世强的一个建议。他提出,面对中国海警和海上民兵,台“海巡署”可以使用镇海火箭弹系统中的非致命弹药进行威慑。这一建议把“海巡署”推到了冲突的最前线,打破了执法与军事行动的界限。若台“海巡署”真的开火,哪怕是使用非致命武器,其性质也会发生重大改变,可能成为台海局势中响起的“第一枪”。
台当局可能试图将此事视为“袭警”,以“小事化大”来缓解压力,但现实中,这样的做法无疑会激化冲突,甚至导致大陆采取更加强硬的回应。在台海问题上,大陆一直牢牢掌握着主导权,且始终强调,使用武力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手段,当前主要通过海警巡逻等手段对台施加压力。
2025年,大陆海警船在台海的巡逻活动更加频繁,多次进入台当局所声称的限制水域。例如,6月中国海警船“3302”进入东沙西北方的限制水域。相比台海巡署的舰艇,大陆的海警拥有显著的装备优势,尤其是大口径水炮,这种水炮在南海的使用已经威力巨大,能够轻松摧毁小型船只。
在台海局势中,不仅有地区的军事对抗,国际势力也在其中插手。美国作为台当局的主要支持者,通过军售与外交手段不断加深与台湾的关系。2025年2月,美国宣布解冻8.7亿美元对台“安全援助”,还计划向台当局出售大量武器装备。除此之外,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也在台海问题上频繁露面,给地区局势带来紧张气氛。
台海冲突的爆发,势必对台湾的经济民生和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台湾严重依赖海上运输,若爆发冲突,能源、粮食和关键物资的供应将遭遇中断,经济将陷入瘫痪。解放军早已在演习中模拟过针对台湾能源设施的打击,显示出台海局势的脆弱性。
此外,台“海巡署”下属的“海巡特勤队”和“海巡炮兵”两支特殊力量也值得关注。前者是海上特战队,拥有强大的战斗能力,后者则配备了155mm大口径榴弹炮等火力装备。尽管这些力量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但它们也仅在局势紧张时才会被派遣至前线。
如今,台海局势已经愈加复杂,台“海巡署”从原本的海上执法机构,逐渐转变为台海冲突的潜在导火索。如果“海巡署”听从建议开火,无论使用什么弹药,都可能成为点燃战火的“第一枪”。台当局及外部势力的行动,无法改变台湾最终回归祖国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