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乌克兰发布了一项新的政治人物信任度民调,结果显示总统泽连斯基的支持率高达67%,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却位居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前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与此同时,美国一位知名记者也爆料称,乌克兰政局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动,泽连斯基的政治命运或将迎来转折。
去年,泽连斯基将扎卢日内解除职务,并剥夺其军籍,随之将其“流放”至英国担任大使。讽刺的是,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削弱扎卢日内的政治影响力,反而使他成为西方的“备胎总统”。根据最新的民调,扎卢日内的支持率已经达到了72%,远远超过了泽连斯基,形成了明显的信任度差距。
7月19日,美国著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题为“泽连斯基要完了?”的爆炸性消息。赫什援引华盛顿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可能会强制泽连斯基下台,而接替他的人,很可能就是扎卢日内。赫什进一步表示,“这一权力更迭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发生。”他指出,如果白宫决定采取行动,泽连斯基即使拒绝,也可能会被迫“流放”。赫什强调,目前不少美国官员和乌克兰内部人士认为,在俄乌战争尚未彻底结束之前,应该趁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停火协议。
尽管乌克兰官方尚未对此做出回应,赫什的爆料无疑为当前的俄乌局势增添了更多变数。那么,为什么赫什在此时发布这一消息?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自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在俄乌冲突中的斡旋过程。
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一度向普京释放善意,对于泽连斯基则采取了一种“既支持又施压”的策略。然而,俄乌两国的立场固守,使得美国想要迅速结束冲突的愿望变得遥不可及。对于泽连斯基而言,他并不可能完全听从美国的指示做出重大让步,因为如果俄乌达成停战协议,乌克兰将会重新举行选举,而他也很可能成为“背锅侠”,为乌克兰的巨大损失承担责任。
因此,泽连斯基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保持了强硬立场,拒绝了美国关于克里米亚问题的提议,甚至与美国意见相左,坚决不愿在谈判中做出让步。由于乌克兰始终不愿妥协,俄罗斯方面也未做出任何让步,这导致多轮谈判陷入僵局。
可以说,美国用了半年多时间努力斡旋俄乌停火,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时,白宫不再愿意等待,他们急需在某一领域取得突破,来展示政绩,而结束俄乌冲突则成了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因此,特朗普通过国务卿鲁比奥向外界释放了美国可能退出谈判的信号,并且对普京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普京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战协议,否则将面临美国的制裁。然而,仅仅通过对俄罗斯施压并不足以推动停战的进展,乌克兰的合作同样至关重要。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白宫开始向乌克兰施压,传出关于政权更迭的消息,其实就是向泽连斯基发出警告:如果他继续阻碍美国推动和平进程,执意坚持不妥协,美国完全有可能替换他。赫什透露,白宫团队已开始筹划一项“速战速决”方案,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施加压力或采取强制措施,促使泽连斯基下台,由一个更为“务实”的领导人接替,以便为俄乌和谈创造有利条件。
扎卢日内在去年因直言乌军陷入战争僵局而被泽连斯基解除职务,并“流放”至英国担任驻英大使,然而,时至今日,他意外成为了美国眼中的潜在接班人。值得注意的是,扎卢日内在被解职前的民调支持度曾高达90%,远远超过当时泽连斯基的77%。然而,随着战争的僵局加剧,泽连斯基与扎卢日内之间的矛盾逐渐浮现,尤其是在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战役中,扎卢日内主张撤退保存实力,但泽连斯基坚持死守,最终乌克兰军队惨败。此后,泽连斯基以“消极作战”为由,将扎卢日内踢出军队核心。
如今,扎卢日内被曝出成为美俄两国的“钦点”接班人,而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本应在2024年5月结束,但他以“战时状态”为由推迟了选举。俄罗斯一直批评泽连斯基“非法”连任,而美国也趁机施压,要求乌克兰重新举行选举。与此同时,63%的乌克兰民众公开表示厌战,指责泽连斯基为了保住权力而拖延战争,乌克兰总检察院也开始调查泽连斯基亲信的贪腐案件,乌克兰军队内部同样面临失控,逃兵率激增,前线士兵拒绝执行“送死命令”。
普京近期将泽连斯基称为“乌克兰社会的有毒人物”,并暗示扎卢日内是“更值得对话”的人选,甚至提名扎卢日内为“理想的代理人”,尽管他曾在顿巴斯战争中重创俄军。克里姆林宫的战略显然是通过激化乌克兰内部的矛盾,推动泽连斯基倒台。英媒也曝光,扎卢日内在伦敦已经组建了一个“影子内阁”,成员包括被泽连斯基清洗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