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国玩“鬼把戏”?将棉花低价卖给中国,再高价买回去,印度的这一操作简直太神奇了,关键是印度对这件事还“乐此不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操作看着像赔本赚吆喝,其实满是无奈,印度棉花地占全球四成,棉花堆成山,可就是变不成像样的衣服布料,自家工厂太拉胯,机器老掉渣,工人技术差,织的布歪歪扭扭,质量拿不出手。 咱中国纺织业顺溜得很,从棉花到纱线、布料、衣服,全流程机器转得飞起,江苏的厂子,车间没多少工人,棉花进去,出来就是一卷卷平整的布,想要啥花纹颜色,机器调调就成,一天出好几吨。这效率和质量,印度赶不上。 所以印度只能低价卖棉花给中国,再花高价买中国做好的衣服布料,看似亏了钱,可至少农民的棉花卖出去了,老百姓能穿上像样的衣服,总比棉花发霉、大家没衣服穿强。 但这两年中国工厂不傻了,以前图印度棉花便宜,可质量忽好忽坏,用它做衣服,次品率高,卖不出去还赔钱,现在宁愿多花钱买美国、巴西的棉花,印度棉纱进口量跌了一大截,从前占两成,现在可能不到一成。 虽然最近印度棉花有点回暖,棉纱降价,质量稳了点,卢比贬值让中国工厂能多买些,可这是暂时的,质量不过硬,早晚还得被嫌弃。 印度也想改,提高棉花收购价,吸引外企建厂,可不容易。 工人学不会机器,电力老停电,辅料供应跟不上,产业升级哪是嘴上说说的? 印度有原料没技术,中国有技术缺原料,贸易不就这回事?各国各有长短,互相搭把手总比憋着强,只是印度若迈不过加工坎,怕还得继续做这“吃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