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传言俄罗斯采购歼35,苏75项目要凉?给中国3个月,航母都能修好

近日,《国际防务分析》援引俄媒消息称,俄罗斯正在考虑采购中国歼-35隐形战机,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这个消息让外界感到意外,尤其是考虑到俄罗斯目前已有自己的隐形战斗机项目,且拥有丰富的军工资源。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会开始考虑购买中国的战机?是否意味着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已经陷入困境,难以满足其需求?

01. 俄罗斯采购歼-35,苏-75项目面临困境?

美方专家指出,若俄罗斯决定采购歼-35隐形战机,这可能意味着俄罗斯的轻型五代机项目——苏-75“将军”的前景将变得暗淡。这个项目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现实的压力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考虑外购中国的战机。专家认为,俄罗斯或许看中了歼-35作为下一代航母舰载机的潜力,意在提升其海军航空兵的实力,以弥补现有战机的不足。

俄罗斯的隐形战机苏-57并不适合作为舰载机使用。因此,俄罗斯在2021年推出了苏-75“将军”作为轻型隐形战斗机,并且宣称该机型将具有“低成本、高可出口性”,并能够满足俄军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发展舰载版(苏-75K)。然而,这个项目至今进展缓慢,难以吸引国际市场上的合作伙伴。美方专家分析认为,在俄乌冲突持续消耗大量军费的背景下,俄罗斯很难承担继续投资苏-75项目的重担。加之西方的严厉制裁,俄罗斯与外部的军事合作几乎陷入停滞,苏-75的海外订单也未见起色。因此,苏-75项目的前景越来越不明朗,包括舰载机版本的开发也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专家们进一步推测,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开始考虑采购中国的歼-35,作为其下一代舰载机的核心力量,以弥补苏-75计划的失败。

02. 俄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现状

长期以来,俄罗斯的舰载机力量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目前,俄罗斯在役的舰载机主要是苏-33和米格-29K。苏-33是基于苏-27系列发展而来,曾是冷战末期最先进的舰载机之一。然而,这款战机多年没有进行大规模升级,自2006年生产线关闭后,现存的24架已逐渐老化,并且从2015年起几乎没有参与一线任务。为了弥补这一空缺,俄罗斯海军转而依赖米格-29K。这款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的轻型舰载机,原本是为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量身定制的,但对于俄罗斯来说,它的作战半径、载弹量和航电设备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被视为性能最差的舰载机之一。

更糟糕的是,苏-75舰载版的项目已经陷入停滞,俄罗斯海军舰载机的未来前景变得愈发黯淡。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考虑外购先进的舰载机。与苏-75的理想化设计不同,中国的歼-35隐形舰载机已经投入实战部署,并且已在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上完成了密集测试。歼-35基于FC-31“鹘鹰”战机发展而来,专为舰载机需求进行优化,配备了新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和EOTS光电瞄准系统,作战能力远超俄罗斯的现役舰载机。

03. 俄罗斯是否能让“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中国维修?

然而,俄罗斯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能够将其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送往中国进行维修。近日有外媒报道,俄罗斯《消息报》披露,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工作已经暂停,并且其未来的命运未定,甚至可能面临退役或拆解。这艘航母自服役以来问题不断,尤其是动力系统方面的故障频繁,甚至曾发生过严重的起火事故,修复工作进展缓慢且问题难以解决。随着维修工作无法完成,俄罗斯的工业体系在大型舰艇维修方面的短板愈加明显。

与此相比,中国的造船工业则拥有全球最为完善的造船和维护设施,且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完整的供应链。如果俄罗斯决定将“库兹涅佐夫”号送往中国维修,专家预计,中国最快可在3-6个月内完成舰船的主体维修,使这艘老旧的航母焕然一新。

尽管如此,俄罗斯对将航母送往中国维修仍然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库兹涅佐夫号作为俄罗斯海军的象征,长期以来被视为其海军实力的象征。如果这艘航母被送往中国维修,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决定,也涉及到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俄罗斯可能最终选择退役这艘航母,而不是让其接受外部维修。

结语

总体来看,俄罗斯在选择采购中国歼-35隐形战机以及是否将航母送往中国维修的问题上,充满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对于俄罗斯来说,尽管面临着国内经济压力和制裁的重重困境,外购先进的中国武器装备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也可能对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其在全球军火市场的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决策中,俄罗斯如何平衡这些复杂的因素,将决定其军事战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