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耿彦波的高瞻远瞩! 内蒙丰镇下了场大雨,洪水顺着河道往南涌,下游的山西大同一下子紧张起来。上游水库都快满了,那么多洪水全往穿城而过的御河冲,谁心里不打鼓啊? 可没想到,洪峰过了整整二十个小时,大同居然没啥大事。周边地方还在水里泡着,大同人已经能在御河边散步了。 这反差也太大了,大家都在琢磨:大同凭啥这么稳? 2008年的时候大同正发难,煤矿挖得差不多了,财政紧张,城市转型找不着方向。穿城的御河更是不像话,河道堵得厉害,垃圾堆得到处都是,河水黑得发臭,别说鱼虾了,人都不爱靠近。 就在这时候,耿彦波来当市长。他一上来就提了个大胆的想法:要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先把御河治理好。 可一听要花五十个亿,大伙儿都炸了锅。财政那么紧,这钱拿来修路盖房多实在,填臭水沟干啥?“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骂声不少,听着好像都挺有道理。 耿彦波没咋辩解,直接带着人干起来。他跟工程师一起,徒步走完二十多公里的河道,图纸上画得密密麻麻全是标记。 不管晴天雨天,工地上总能看见他穿胶鞋踩泥坑的身影,发现问题当场就打电话协调。五百多台挖土机一起开工,从河底清出五百二十万立方米的淤泥垃圾,又修了三十公里的坚固堤防,把河道挖深拓宽了不少。 钱不够,他就想办法用土地置换盘活资金;拆迁有阻力,他就挨家挨户上门劝:“现在搬家是暂时吃苦,将来这儿就是你们的后花园。”那时候信他的人真不多。 谁能想到,当年在骂声里干完的活儿,十多年后会这么管用。内蒙的洪水跟脱缰野马似的扑过来,所有人都捏着把汗,怕大同变成一片汪洋。 可加宽加深、堤坝加固过的御河,跟个沉稳的巨人似的,稳稳接住了所有洪峰,二十个小时泄洪一点儿不费劲。 后来有人算账,要是没当年的治理,光这次洪水给下游造成的损失就得几十亿。河边的老百姓一觉醒来,家还在,日子照过,这份安全感,多少钱都买不来。 现在的御河两岸,早就不是当年的臭水沟了。水清岸绿的,成了生态公园,成了大同的“城市客厅”。和古城墙修复、古城开发这些项目一起,帮着大同从挖煤的城市慢慢变成搞旅游的城市。 洪水退了之后,大伙儿才真明白耿彦波的好。当年他调走的时候,几万市民自发上街送他,御河边还有老百姓自己立的功德碑,上面写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可不是官方说的,是老百姓心里的秤称出来的。 这次洪水,再一次证明了耿彦波是真有远见。如今的时代,不就需要更多这样敢担当、想长远、实打实干活的人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