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8年,1河北农民正在田里耕种,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快回家,你家来了位大人物

1988年,1河北农民正在田里耕种,村长气喘吁吁跑来:“快回家,你家来了位大人物!”没想到,他竟因此得知母亲的一个大秘密。 朱海清,1941年出生,河北农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没啥背景,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张翠萍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早早就学会了种地、挑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只知道是个英雄,母亲提起来总是含糊其辞,说得少问得少,朱海清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到了1988年,朱海清47岁,还是老样子,天天在地里忙活。那年7月,天气热得要命,他正挥着锄头干活,村长跑来催他回家,说是有大人物找他。他纳闷得很,农村哪来什么大人物?拍拍身上的土,他跟着村长回了家。一进院子,满村人围着看热闹,中间站着个白发老人,衣着整齐,气场不一般。老人见到他就很激动,问起他母亲的情况。朱海清说母亲几年前走了,老人叹了口气,自称叫李运昌。 李运昌这个名字,朱海清听着耳熟,但想不起在哪听过。老人掏出一张旧得发黄的欠条,上头写着“欠张翠萍粮食50斤,抗战胜利后归还”,落款正是李运昌。朱海清愣住了,老人这才慢慢讲起当年的故事。 那是在抗战时期,李运昌是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的司令员,朱海清的父亲是部队的联络员,常年在外跑情报。张翠萍在家带着孩子,日子艰难得很。那时候部队缺吃少穿,张翠萍看不下去,经常拿家里的粮食接济战士。李运昌不肯白拿,硬是写了欠条,说以后一定还。可张翠萍不计较这个,后来送粮送得更多,欠条攒了一堆,总共7000斤。 更厉害的是,张翠萍还救过人命。1942年,日军搞大扫荡,7000多敌人围住了部队驻地,情况危急。张翠萍挺着大肚子,带着200多个机关干部,走一条隐秘小路逃了出来。大家都安全了,她却累得早产,生下了朱海清。因为孩子生在冰冷的路上,李运昌给他起了个小名“冰儿”。 朱海清听完这些,眼泪止不住。他想起母亲去世前叮嘱过一句:“以后知道了啥,都别声张。”他赶紧跑进屋,翻出一个旧铁盒,里面全是母亲留下的欠条,7000斤的账清清楚楚。他把盒子拿给李运昌,老人接过去,手抖得厉害,说张翠萍的恩情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李运昌那天待了很久,还讲了朱海清父亲的事。原来他父亲是个硬汉,送情报时被敌人堵住,拼到最后牺牲了。李运昌临走时给了朱海清一枚父亲的勋章,让他记住父母的付出。朱海清接过来,心里沉甸甸的,答应一定好好保存。 从那以后,朱海清还是老实种地,但心里多了份念想。农闲时,他常坐在村口大树下,给孩子们讲父母的故事。村里人对他更敬重,但他从不拿这个说事,照旧帮邻里干活。后来,他儿子当了历史老师,把这些事讲给学生听,让更多人知道那段历史。 2008年,李运昌在北京去世,活了100岁。朱海清带着欠条和勋章去送他最后一程。回来后,他站在田边,看着远处的山,心里感慨万千。那段军民情谊,就像田里的风,吹不散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