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秀(1910—1937)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在陕甘边区的游击战争和红军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祈祷][祈祷][祈祷] 1910年7月19日(一说1908年),生于安徽省濉溪县中阳乡,幼年因灾荒随家人逃难至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龚家沟门。幼年家境贫寒,给富户放牛,性格刚毅,机智勇敢,被称为“黄鹞子”“飞毛腿”。 1932年,刘志丹派共产党员黄德明到葫芦河发展革命力量,黄克秀被发展为赤卫队队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赤卫队扩建为东华池赤卫军大队(“黄锁游击队”),黄克秀任大队长,活跃于合水、庆阳、保安(今志丹县)、安塞等地。 1934年,率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九战九捷,粉碎国民党“围剿”。 1935年,参加直罗镇战役,所部荣立集体功,受到毛泽东主席、肖劲光的表彰。 1936年,任陕甘独立师第四团团长,率部转战陕甘两省,与国民党军、民团激战30余次。 1937年7月,率红四团截击军阀张廷芝部,在华池县老爷岭战斗中冒雨冲锋,腹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7岁(或28岁)。 黄克秀是陕甘边区早期革命武装的重要领导人,以勇猛善战著称,为南梁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03年,合水县政府为其墓立碑;2004年,老干部吕建周捐资修建纪念碑,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