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陈佩斯给黄渤打电话,小心翼翼地说:“我筹拍的《戏台》有个角色想你出演,但给不起高价的片酬。”黄渤立刻大手一挥,撂下一句话。 主要信源:(搜狐娱乐——陈佩斯黄渤携手荒诞喜剧《戏台》2025年上映,笑声不断!;新华网——《戏台》从话剧舞台搬上了大银幕 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主演 7月17日上映) 7月22日的夜晚,北京朝阳区某影院的深夜场次灯火通明。 放映厅里挤满了观众,有人没座位就搬个小板凳坐在过道台阶上。 银幕上《戏台》的故事正在上演,银幕外是陈佩斯抵押房子筹备八年的心血,是黄渤划掉合同片酬数字后的无悔坚持。 时间倒回到八年前,当时刚完成舞台剧巡演的陈佩斯拿出全部积蓄准备拍摄电影版《戏台》。 投资方一听是戏曲题材连连摆手,先后五次投资都中途撤走。 2019年《中国文艺报》刊载的专题报道详细记载了这段波折:当最后一家投资商毁约时,71岁的陈佩斯带着房产证走进银行,抵押了北京四环的房子换来1000万拍摄资金。 排练场设在自家地下室,演员们常常排练到凌晨,隔壁邻居投诉噪音扰民,他就在墙上挂满隔音棉继续磨本子。 在投资方们眼里,这部电影注定血本无归。 戏曲题材陈旧,主演黄渤当时忙着综艺通告,整个剧组穷得连盒饭都要演员自掏腰包。 谁都没有想到,在短视频平台,黄渤咬字练唱的视频播放量突然破亿。 网友纷纷询问"这种唱腔怎么练的""京剧里的圆口音到底是什么",这股好奇最终转化成汹涌的观影热潮。 在零宣发、少排片的情况下,《戏台》的午夜场上座率从首日20%飙升到满座,深夜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队。 当掌声在影厅里回荡时,少有人了解陈佩斯这些年是如何走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央视未经授权将他创作的小品刻录成光盘出售。 1999年他选择对簿公堂,《北京晚报》在文化版面连续追踪这场"蚂蚁撼大树"的诉讼:在取证最困难时他跑遍音像店购买盗版碟作为证据,最终赢得官司却换来二十年无缘春晚。 2002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坦言:"离开是因为喜剧创作变了味道,观众需要发自内心的笑,而不是硬咯吱出来的笑声。" 黄渤这条路更显泥泞。 出道前在青岛夜市卖唱的岁月给他留下深刻印记,某次在歌厅唱完,流氓不仅不给钱还扬言砸场子。 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招生老师当众嘲讽:"长这样也想当演员?" 在2000年电视剧《黑洞》片场,副导演用扩音喇叭冲他喊话:"群演往后站!那个鞋拔子脸的!" 这些刺耳的声音如今都化作金马奖的领奖台回响。 2013年第50届金马奖颁奖礼,郑裕玲取笑他的缎面礼服像睡衣,蔡康永调侃:"金马奖是我家,可不是你家。" 黄渤笑着指向对方的礼服:"这些年只见过人骑马,还没见过马骑人呢。" 正是这样的默契让两人在《戏台》相遇。 听说陈佩斯筹资困难,黄渤把刚签的综艺合约推掉。 剧组会计拿着空白支票等他填数字,他直接划掉金额栏写下"戏比天大"四个字。 为演好角色,他提前半年拜师学戏,每天凌晨四点开嗓练功。 有场醉酒唱段的戏,他反复录制102遍直到嗓子出血,只因方言口音差了点韵味。 当他扮演的戏班班主最后唱起"万水千山"时,很多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留言:"原来京剧这么有味道!" 影片上映后豆瓣打出9.6高分,但票房刚过五千万。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某流量明星主演的青春片,三天就卷走三亿票房却评分不及格。 更戏剧性的是当初撤资的影视公司老板们,现在带着空白支票想投资《戏台2》。 陈佩斯看着会议室里的镁光灯只说:"当年各位说要合作是冲我面子,这回该认真看看戏了吧?" 散场时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对着主创深鞠一躬,嗓门压过人群的喧闹:"谢谢您这么些年,气节始终在!" 影院门口的海报上,戏装扮相的黄渤眼神明亮。 胡同深处的排练房里,陈佩斯正将手稿装订成册,封面上写着:戏台续。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