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投机取巧的美式实用主义 美国就像一台永远运转的“收割机”,但它背后藏着的是对“危

投机取巧的美式实用主义 美国就像一台永远运转的“收割机”,但它背后藏着的是对“危机”的运用与游戏的深刻逻辑。只不过,问题在于,这个游戏最终能否维持下去。 罗斯福那一代人曾带领美国在二战前后重塑了世界秩序。这种“有用即真理”的理念,一度为美国赢得了全球话语权。当大萧条蔓延时,美国摆脱了自由市场的教条,采取了“新政”,以国家干预方式打开经济困局。 虽然这个新政没有根治失业,却在战时经济的推动下使美国经济成功爆发。到了特朗普时代,类似的模式再次出现,但这一次是以更加孤立和反全球化的形式展开。大税法案、关税保护、传统能源补贴,无论如何调整,这都是一个极为实用的战略,换个名字,叫做“产业回流”。 当年罗斯福敢对富人征高税,甚至敢放松一些对大公司的垄断限制,特朗普又为自己的利益重新定义了全球角色:一边鼓吹“美国优先”,一边在全球霸权的名义下,继续扩张军事、征收关税。而这种政策的本质没有变,改变的是它的外衣。罗斯福是在收割战时红利,而特朗普则在收割产业回流的恐慌。 在这个世界上,美国一直是一位“老练”的游戏者。它似乎拥有一种天赋,那就是打破一切规则,按照自己的逻辑重建新的游戏。二战后,旧的殖民体系开始崩溃,美国迅速填补了这片空白,推动“民族自决”这看似和平的口号,实则是在全球范围内替代英法殖民势力。 这种背后的动机并不复杂:替换旧有的势力控制资源,获取对全球资源的最大话语权。而“后殖民收割机”便是美国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霸权的背景。联合国成了它全球治理的工具,而过去的帝国则成了美国的棋盘。 然而,美国的策略并没有停止在这里。它需要混乱才能收割红利,如果敌人没有,那就制造敌人。罗斯福要通过二战打破旧有秩序,再以救世主的姿态入场,而特朗普也做了类似的事,把中俄作为主要目标,来推进自己的保护主义战略。此时的全球已经陷入“新冷战”的焦虑,美国的军工、能源与金融寡头借此而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局势中,危机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却愈加扑朔迷离。历史似乎给出了一个悖论:美国在面对深刻的危机时,总会将总统权力进一步集中。罗斯福借着大萧条扩展权力,建立起了“超级总统制”; 特朗普则利用社会裂痕与疫情,强行推动行政命令,架空国会。这个过程让美国的实用主义呈现出一种“合法独裁”的特质,民众在危机中自愿交出权力,换来短期的“强人救世”幻觉。 不过,美国的“闭环逻辑”也有其显著的局限性。自由市场榨干了所有红利,当危机爆发时,国家紧急介入止血,而一旦局势得到缓解,它又会迅速回到自由市场的轨道。 这样的循环已经持续了80年,从里根的解管制,到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倒退。无论政策向左走还是向右转,终点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维持霸权的成本,维持全球主导地位。 这场“实用主义”的博弈,最终是否能持续下去,是美国必须直面的问题。曾经,罗斯福的遗产是灵活性,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精巧操作。 而今天,反而成为了美国走向困境的根源。过去的策略未必能够应对眼下的困境,制造混乱的代价已经大于收割红利的收益。在这场全球游戏中,或许,美国已经走入了死局。 #实用主义# #美关税政策对印度产业有何冲击# #美企访华会对中美贸易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