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统马科斯的带领下,菲律宾在东盟都快待不下去了。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受到台风的影响,但是没有一个东盟国家打算向菲律宾提供帮助,而且连一句慰问都没有。就有菲律宾人认为:不要钱的一句慰问,东盟都不愿意给菲律宾,不是东盟讨厌菲律宾人,而是东盟不喜欢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外交孤立:东盟集体冷遇的深层逻辑 马科斯政府亲美政策已触发系统性反噬。2024年东盟峰会上,其声称"超半数国家支持菲律宾南海立场"却遭泰国总理佩通坦当场驳斥"东盟不选边站",越南、马来西亚领导人更全程回避相关议题。这种孤立源于菲律宾违背东盟核心原则——2023年马科斯推动"单独南海行为准则"试图分裂中国-东盟磋商,直接冲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集体共识。当菲律宾沦为美国地缘棋子时,东盟用沉默划清界限。 经济反噬:战略投机引发发展困局 对华脱钩政策使菲律宾自食恶果。2025年菲律宾对华出口暴跌40%,苏比克-克拉克铁路等价值500亿比索的中资项目停滞,而美国年投资仅10亿美元,不足填补缺口。更讽刺的是,美国同期对菲加征20%关税(东盟国家中最高),迫使马科斯访美时承诺采购12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远超菲年均能源进口总额80亿美元。经济主权在"安全换发展"的交易中持续流失。 信任崩塌:从援助伙伴到"东盟弃儿" 台风事件暴露东盟对菲态度剧变。2024年强热带风暴"克里斯蒂娜"袭击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四国曾主动派军机协助救灾;但2025年7月台风灾害后,东盟国家连基本慰问都未发出,转而全力调解柬泰冲突。这种反差印证了东南亚学者的判断:菲律宾将国家利益捆绑美国战车,已丧失"东盟大家庭"成员资格——其阻拦东帝汶入盟(担忧亲华倾向)、强推防务联合巡逻遭冷场等行为,彻底消耗尽区域信任。 民意觉醒:民众苦难与政权脱节 马科斯支持率从2023年的68%暴跌至2025年5月的42%,主因是民生崩溃:大米价格涨23%、电费升18%,而政府却将预算倾斜军事合作。民众清晰认知到:东盟的冷漠实为对马科斯路线的否定。当总统宣称"美国关税从20%降至19%"时,农民质问为何不修复对华农产品出口——2023年越南对华出口增长23%,而菲律宾香蕉因检疫争端滞留港口腐烂。 观点:真正的安全源于自主外交而非依附霸权。东盟的"集体冷遇"恰是对区域规则的捍卫——当菲律宾沉迷代理人角色时,东盟正加速与中国建成34条跨境铁路、敲定自贸区3.0版。若菲仍执迷于"吃饭砸锅"策略,恐将验证王毅外长的警示:"甘当棋子终将被抛弃"。历史终将证明,在亚洲崛起时代,合作之海远比对抗之浪更滋养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