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友梅新育研究员出手了!建议开除杨某某,香港浸会大学回应 别让沉默成为帮凶。 武汉大学学工处的档案柜里,还锁着那份编号为 “20240317” 的处分决定。 薄薄一页纸,给 19 岁的肖某某记了大过,却没写清楚 “公共场合不雅行为” 具体指什么。 这份决定出台的 48 小时前,学校官网的访客量骤增了 17 倍,全是冲着杨某那篇公众号文章来的。 2024 年 3 月 15 日,杨某的公众号推文发出时,学工处正在开周例会。 负责学生权益的李老师手机震个不停,同事们转发的链接里,5 段模糊的图书馆视频正在疯传。 视频里肖某某的左手在腿根处活动,杨某配文说 “长达一小时的骚扰让我夜不能寐”。 其实早在 2023 年 10 月,学工处就收到过杨某的书面投诉。 当时负责调解的王老师记得很清楚,杨某带着打印好的视频截图,说肖某某的动作 “充满暗示”。 肖某某的妈妈赶来时,手里攥着一沓病历,从 2018 年到 2023 年,每年都有同济医院皮肤科的就诊记录,诊断结果都是 “特应性皮炎”。 “孩子痒得厉害时,晚上都睡不好。” 肖妈妈当时红着眼圈说,事发当天中午,她还托小区药店的人留了支糠酸莫米松乳膏。 王老师提议让双方见面聊聊,杨某却摇摇头:“我不跟骚扰者说话。” 那次调解没成,杨某又找了三次学院书记。 2024 年 2 月,她突然提交了一份《关于对肖某某进行纪律处分的申请》,附带了 3000 字的事情经过,还附上了那位戴眼镜同学的证言。 证言里写着 “看到肖某某低头认错”,却没提当时肖某某是被四五个同学围着质问。 公众号文章发酵的第二天,校领导办公会开了四个小时。 有人提议先查清事实,有人担心舆情压不住。 最终出台的处分决定里,“性骚扰” 三个字被换成了 “不雅行为”。 这个模糊的表述,成了网上新的攻击点,有人扒出肖某某的高中照片,P 上 “色狼” 字样到处传播。 肖某某的辅导员张老师第一次去精神病院探望时,差点没认出他。 这个以前总坐在教室第一排的男生,眼神呆滞,手腕上的纱布渗着血。 “他总说自己对不起爷爷。” 张老师叹了口气,老人是在看到孙子被骂 “副区长儿子仗势欺人” 的谣言后,突发心梗去世的。 2024 年 6 月,法院传票送到学校时,很多老师都很意外。 杨某起诉肖某某要求公开道歉,还索赔 3 万元。 开庭那天,同济医院的三位教授拿着视频分析报告出庭,指出肖某某的动作频率和力度,与他们接诊的皮肤病患者抓痒特征完全吻合。 图书馆的监控录像也被调了出来,清晰显示从 18 点 12 分到 18 点 15 分,肖某某的视线始终落在摊开的《法理学》课本上,两人没有任何眼神接触。 2025 年 7 月 25 日判决书下来那天,肖妈妈特意去了趟儿子的病房,把判决书念了三遍,他只是机械地重复着 “爷爷没了”。 败诉后的杨某,在班级群里发了条消息:“感谢大家关心,已保研浸会大学。” 配图是她穿着学士服在珞珈山下的照片。 有同学问起判决,她回了句 “正义未到,斗争不止”,还私信告诉班长 “某些人别想轻易翻身”。 这条私信被传到网上后,网友开始给香港浸会大学发邮件。 负责招生的陈老师透露,三天内收到了 2000 多封邮件,附带着判决书和肖某某外公的植物人诊断证明。 7 月 28 日学校回应 “检视入学资格” 后,有浸会大学的学生在论坛发起联名,要求取消录取。 武汉大学的贴吧里,“内部处理中” 的回复被顶到了首页。 有校友翻出杨某去年拿校级奖学金的公示,质疑 “品行不端者为何能获奖”。 学工处的电话被打爆,接电话的老师只说 “会向上反映”。 肖妈妈最近在整理材料,准备以诽谤罪起诉杨某。 她的律师说,根据《刑法》,造成他人精神失常、亲人死亡的,已构成 “情节严重”。 而杨某的朋友圈,还在更新香港的租房攻略,配文 “新环境,新开始”。 隔壁寝室的同学说,肖某某偶尔会清醒一会儿,念叨着要考回老家的公务员。 “他说离武汉越远越好。” 这事闹到现在,大家盯着的不只是杨某的保研资格,更是想看看公道到底站在哪边。 法学生知法犯法,用舆论当武器毁人一生,胜诉了嚣张,败诉了还撒泼,哪有半点法律人的样子? 武大的沉默更让人寒心,当初匆匆给处分,如今真相大白却装聋作哑,难道真要让老实人受一辈子委屈?浸会大学要是真收了这样的学生,怕是自己的招牌都要蒙尘。 说到底,大家要的不过是一句道歉、一个公正处理。要是诬告者能全身而退,那以后谁还敢相信公道?希望最后能有个让人信服的结果,别让善良的人寒了心。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