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与鲁迅分别15年的闰土病逝,终年57岁。没想到20年后,闰土的孙子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这才改变了家族贫苦的命运轨迹。 鲁迅和闰土的关系,当初在学习《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他们两人的友情而开心,却也为他们后来的结局遗憾。 那一声“老爷”,不仅是鲁迅心里五味杂陈,读者的心里也同样不好受,年少时候的闰土活泼伶俐,长大后的他,却是被现实给击垮了。 不过在鲁迅的心里,也一直都是惦记着闰土的,对于鲁迅来说,是小时候的闰土,让他的无聊生活变的生机勃勃。 他们两个是不同的人,但是也都互相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很多时候在看文章的时候都会想,如果时光能一直停留在他们无忧无虑的时候该多好。 但是时间一直都在往前走,可无论如何,他们的感情不会散。 闰土的真实名字叫章闰水,家里不是什么有钱人,也是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才会给周家当长工,会和鲁迅认识。 那时候的章闰水,人长的瘦瘦的,因为常年干活,脸也是黑不溜秋的,不过对于田地里的事情,他基本上都了解,而这些也恰恰是鲁迅所不了解的。 那时候他和鲁迅一起,去捡贝壳,看鱼,抓鸟,以及看瓜刺猹,他们两个人关系好的跟一个人似的,那时候的鲁迅对于闰土是崇拜的,因为他知道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 再一次见面的时候,是1919年的时候,章闰水都已经满脸皱纹了,为了养活五个孩子,他也是累垮了身体。 那时候,鲁迅劝他,让他去北京找个活儿干,怎么着也会比在地里熬着强,但是章闰水放心不下几个孩子,拒绝了。 到后来他们就没有见过了,一直到章闰水57岁的时候,身子骨也熬不住了,大口大口的咳血 ,手里摸着当时鲁迅送他的那个铜烟管。 他也总是念叨着,说如果当时和鲁迅去了北京,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可哪有那么多的如果。 章闰水带着对曾经的怀念闭了眼,在章闰水死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大儿子章启生的身上。 但是章启生也是年纪轻轻的就累垮了身子,他死的那年也才38岁,病症和章闰水一模一样,也是咳血。 而在章启生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两个儿子,小儿子更是才三岁,一个三岁的孩子,又没了爹,生活也是无比的艰难。 不说去读书认字了,就是想要活下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的时候就靠乞讨为生,稍微大一些了,他就去做工。 因为不认字,他做的也都是一些比较累的活,一直到17岁的时候,他又回到了家乡,国家也给他分了地和房子。 只是他更想要读书,却又因为钱的原因,没能如愿,一直到1953年的时候,绍兴要建鲁迅纪念馆。 也是在这时候,发现了章贵是章闰水的后代,而章闰水之前和鲁迅还是朋友,于是就想着给章贵一份工作。 一开始被人找到的时候,章贵还有些局促不安,因为他什么都不会,而那什么纪念馆,一听就是比较高大上的地方,他担心自己做不好。 不过来人对于章贵也是十分宽容的,在听到章贵说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表示扫地擦桌子也是干活。 就这样,他被安排在了鲁迅纪念馆里面工作,也是这个工作,让他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知道了自己的爷爷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说起来,章贵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的关系也不错,而章贵也从来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从一开始的在纪念馆里面打扫卫生,到后来已经成为了纪念馆里面的骨干人物。 而章闰水和鲁迅先生没能继续下去的友谊,也在章贵和周海婴的身上延续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