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高人啊!9.3阅兵前,国务院宣布重大决定,这就是大国风范。 今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而日前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泽棵少将宣布的一项决定,让很多人在意外之余感受到了国家的大智慧——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到现场观礼。 时光荏苒,当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如今大多已是耄耋老人。这些年,国家对抗战老兵的关怀一直在持续。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就首次邀请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同乘车接受检阅。当时,92岁的国民党老兵符隆前在接受采访时眼含热泪地说:“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这是很高的礼遇!” 那次阅兵中,国共老兵同车受阅的画面通过电视传遍全国,让无数人动容。这次2025年阅兵再次邀请国民党老兵,既是对历史的延续,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绝不是简单的仪式安排,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这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容抹杀。 像国民党老兵林上元,1941年违背父亲让他学经济的意愿,毅然报考黄埔军校炮兵专业,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他的战友苏仕英、孙越在战斗中牺牲,这些故事都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重要篇章。国家邀请他们的后人或健在的老兵观礼,就是在向世人宣告:所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铭记。 其次,这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契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抗日战争中,许多台湾同胞也投身到抗战洪流中。 1945年台湾光复后,那些曾在大陆参战的台湾老兵回到家乡,他们的经历是两岸共同抗战的鲜活见证。然而,近年来台湾岛内一些政治势力为了一党私利,不断歪曲历史、制造对立,甚至阻挠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活动。 这次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就是要打破这种人为的隔阂,让两岸同胞共同缅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增进彼此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就像台湾民众在采访中说的:“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活动,民进党当局阻挠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再者,这体现了国家的大国风范和宽广胸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较历史恩怨。从2015年首次邀请国共老兵同场受阅,到2025年再次发出邀请,这一系列举措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动民族复兴的决心。 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曾指出,这种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包容和宽广胸襟。在国际舞台上,这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仅珍视自己的历史,也尊重不同党派、不同地区人民的历史贡献。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也是对全民族抗战精神的一次再弘扬。抗战精神是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精神的激励。让老兵们亲临阅兵现场,就是要让全社会看到,这些为民族独立和尊严而战的英雄们没有被遗忘,他们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站在80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任何党派、任何团体、任何个人的贡献都不应被忽视。 国家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认知和对民族未来的长远考量。这一决定,既抚慰了无数老兵及其家属的心灵,也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了正能量,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和胸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