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新住持刚上任就被骂翻:开200万路虎、说话像企业家,网友:这和尚不像“和尚”】
7月29日下午,少林寺官宣释印乐接任住持的消息刚放出来,不到24小时,网上就炸了——
有人翻出他开200万路虎揽胜的照片,有人截了他接受采访的视频说“讲话像企业家”,还有人骂“不是少林系出身,凭什么空降管少林”,质疑声铺天盖地,比释永信被查时的热度还高。
★释永信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选他?
这事儿得从释永信被查说起。7月27日,少林寺官网直接通报:释永信涉嫌挪用寺院资产、与多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还有私生子。这消息一出来,全网都懵了——原来那个“少林CEO”,把佛门搞成了赚钱机器:注册700多商标,控制18家公司,年收入超10亿,连香火钱都能做成产业链。大家对佛教的印象,瞬间从“清净圣地”变成了“赚钱公司”。
释永信倒了,少林得有人接盘。选谁?没想到少林寺选了个“外人”——白马寺的方丈释印乐。
翻他的经历,其实挺能打的:1966年出生,16岁出家,中国佛学院毕业,还去斯里兰卡深造过,拿过泰国佛教大学的荣誉博士。在白马寺干了20多年,2003年接了个烂摊子(当时白马寺8年没方丈),一来就搞“三公开”:财务、人事、决策全晒在网上;让和尚们每天种地、念经、讲经,说“农禅并举才是佛门本份”;还建了印度、缅甸、泰国风格的佛殿,把白马寺变成了“中原第一清修样板”。连印度官方都出钱帮他建殿,说“这才像个寺庙”。
按说,这样的人来管少林,应该是“救火队长”级别的——毕竟他能把白马寺从破庙改成“最干净的寺庙”,没理由管不好少林。可网友为什么不买账?
★刚上任就被“扒皮”:网友在意的,是“和尚” 该有的样子
释印乐的“老底”,是被网友一点点翻出来的。
最炸的是“豪车”事件。有人发了张照片,说释印乐开的是200万的路虎揽胜。虽然没证据证明车是寺院买的,但网友不care这个——“一个和尚开豪车,本身就戳了大家的痛点”。现在大家对佛教商业化特别敏感,别说开豪车,哪怕寺院卖个100块的香,都得被骂“吃相难看”。释印乐这波,等于撞在了“枪口”上。
还有“说话像企业家”。有人截了他过去接受采访的视频,他说“白马寺要做‘中原佛教品牌’”“佛殿建设要融合国际元素”,语气跟企业家谈项目似的。网友评论:“这哪像和尚?比我楼下卖保险的还会讲商业。”
更关键的是“空降”的问题。少林寺是“子孙庙”,历来住持都是从内部选的,比如释永信就是少林弟子出身。这次选了个白马寺的“外人”,网友觉得“他不懂少林的根,怎么能管好?”有人留言:“少林的功夫、禅修都是传了千年的,一个外来和尚,能懂吗?”
★他的“改革三板斧”,能救少林吗?
面对这些质疑,释印乐没躲。上任第一天,他就亮出了“改革清单”,每一条都戳中少林的“痛点”:
第一,取消所有外包功夫表演 。他直接说:“佛门不是马戏团,功夫是用来修心的,不是用来赚钱的。”这句话让很多网友点赞——之前少林的功夫表演,门票卖得比演唱会还贵,和尚们跟演员似的,每天演8场,早没了“禅武合一”的样子。
第二,让和尚们重新种地、讲经 。他说:“农禅并举是佛门传统,和尚不能靠外包公司养活。”接下来,少林的和尚们得每天早起种地,轮值讲经,周边的商铺也会统一管理,减少“商业化冲击”。
第三,换个方式传文化 。他计划搞“少林禅堂夜话”中英双语直播,让和尚们讲经,还说要做“清净寺庙认定”——以后少林不拼“门票收入”,拼“禅修体验”和“公益”。
这些措施,其实都是他在白马寺用过的“招”。当年白马寺被他改成“最干净的寺庙”:和尚们种地、扫地、讲经,账目公开到“香火钱用在哪都写在公告栏”,连印度、缅甸都出钱帮他建殿。有人说,白马寺的和尚,“比很多寺庙的和尚更像和尚”。
★网友:我信他能改,但怕他改不动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释印乐能不能把白马寺的“干净”复制到少林。毕竟,少林的商业化已经深入骨髓:周边的“少林特产店”比景点还多,香火钱能做成“套餐”(100块的“祈福香”、500块的“平安符”),连和尚都有“绩效指标”(比如推销纪念品的提成)。
有人担心:“取消表演,少林损失多少钱?会不会有人反对?”还有人说:“让和尚种地,现在很多年轻和尚连锄头都不会拿,能执行下去吗?”
但网友心里其实还是希望他能成的。有人留言:“哪怕他开豪车,只要能把少林改回清净地,我就支持。”还有人说:“释永信把少林搞成了赚钱机器,现在需要个‘狠人’来拆机器。释印乐在白马寺能做成,说不定少林也能。”
★大家想要的,不是“赚钱的少林”,是“能静心的少林”
释印乐能不能救少林?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很清楚:网友的质疑,本质上是对“佛教商业化”的不满。大家想要的,不是一个会赚大钱、会搞品牌的少林,而是一个能让人进去后“静下心来”的佛门圣地——就像小时候印象里的少林:和尚们晨练、念经,院子里有桂花香,香火钱是自愿放的,没有推销,没有表演。
释印乐上任第一天,就说了句话:“佛门靠信仰,不靠门票。”这句话,比任何“履历”都让人安心。
接下来,就看他能不能顶住压力——比如会不会有人因为“取消表演”闹事,会不会有人因为“种地”反对,会不会因为“减少商业化”损失收入。但至少,他迈出了第一步:敢跟“钱”说不,敢让和尚们“回到本份”。
少林能不能变回“少林”?咱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肯定:如果释印乐能成,他会成为“佛教改革”的标杆;如果不成,大家对佛教的信心,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来源:三年几班 原创:三年几班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