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美,寺院不可能不收门票! 不仅如此,收门票是正当的! 就是寺院同意,文旅局也不会赞同。 这位博主自称今年6月份去白马寺,和印乐法师来了一场辩经,还进行了一次畅谈。 博主当时就问:不是说佛教是清净之地吗?为啥还收门票呢?收了那么多钱又怎么花出去的呢? 印乐法师是这么回答的:二零几年时,我都提过好几次了,白马寺最好不要卖票,不过上面通过,后来实在不行了就降价了,从80块降到了35块。上面告诉我这已经是底线了,不能再降。 原来寺院门票定价还分三种情况: 1,由宗教团体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寺院,在符合规定下可自主定门票价,但需向物价部门和宗教等部门备案。 2,由政府相关部门(如宗教事务局)管理或属于公共文化资源范畴的寺院,门票价格由物价部门主导制定,文旅部门参与协调或监管。 3,另外一些寺院(尤其是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公益性较强的寺院)实行免费开放,旨在保障公众的文化权益。 白马寺那么大一个寺院,应该是属第二种情况。 果然,印乐法师说,白马寺门票价格是旅游局定的,每天游客的门票费确实是划到寺院账上了,但这些钱重要的特定用途,就是要用来来修缮寺庙。像那些历史悠久的佛像,这些都是文物啊,有的上千年了,有的几百年,要维护好它们,资金投入特别大,这都是国家的保护文物,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经济压力太大了,如果不收门票价,支援一点分担一点,他们就会入不敷出,不会同意。 印乐法师还说,但是对我们和尚来说都无所谓,最好不售票。像我们白马寺吃的都是自己种的,我们后面有800亩地,本来政府让我们扩建,但是我们也没钱,我们也根本没打算赚钱,赚钱多累呀,而且事还多,我们不想惹这些纠纷啊。所以我们也不想让那800亩地白白荒废了,我们就把它开垦起来,自种自收,种小麦、大豆、玉米、红薯,各种蔬菜等,这就是我们的“一日不种,一日不餐”的农禅制。 农禅,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农业劳动生产作为一种禅修。 原来在印乐法师眼里,和尚不能光念经,得通过劳动感悟天地真理,所以他号召白马寺僧人种粮食种蔬菜,是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达到修行的目的,跟少林寺的武僧打拳练武都是一样的修行,无分伯仲,无分好坏,不过少林寺是武禅,白马寺是农禅而已,至于释永信对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印乐法师说不做评价,白马寺坚持按照佛教传统去做。 [太阳][太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