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空手而归,张嘴向中方索要好处的菲方,正为此付出代价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美归来,机舱里卸下来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份美国单方面拟定的不平等关税协议,几句轻飘飘的安全承诺。 他本想在中美之间左右腾挪,既不得罪华盛顿,也不疏远北京,以为这样能占尽便宜。可现实偏不遂人愿,算盘打得再精,终究没能跳出大国角力的框架,反倒成了两头受气的牺牲品。 中方的态度其实早就摆在明面上。菲律宾一边在南海仁爱礁频频生事,今天派船硬闯,明天联合美军军演;一边又想保住中国市场的红利,继续让农产品、矿产顺畅出口。这种两头讨巧的算盘,显然打错了地方。 首当其冲的是农业。吕宋岛的种植园主们最近愁得睡不着。往年这个时候,发往中国的冷藏集装箱能从港口排到公路尽头,通关效率高得让同行羡慕。现在不一样了,通关速度慢了一半,抽检比例提到三成。有果农掐着计算器叹气,光港口滞留的保鲜费,每月就要多掏 200 万比索。曾经占菲律宾水果出口量 62% 的中国市场,正一点点收紧口子。 旅游业的寒冬也紧随而至。长滩岛的沙滩上,中文导游们聚在遮阳伞下抽着闷烟。去年每天有 15 架中国航班降落在卡里波机场,今年只剩 3 架。酒店老板开始裁人,海边餐厅的菜单上,三分之一的中餐菜品悄悄消失。菲律宾旅游部的报告里写得明白,第一季度外国游客数同比降了 18%,中国游客更是少了近七成。 美国承诺的 “产业转移” 更是成了泡影。马科斯政府原本盼着美国企业把工厂从中国迁过来,带动本地就业。结果呢?只等来两家小型电子组装厂。这些厂子带来的岗位不到三千个,还逼着菲律宾政府减免五年税收。当地工会气不过,举着 “美国老板吸血,政府装傻” 的标语游行了三天,街头的抗议声浪压过了总统府的新闻发布会。 东盟内部的处境也越来越尴尬。最近的东盟峰会上,菲律宾代表刚提起南海问题,就被印尼外长直接打断。“我们更关心怎么扩大和中国的自贸区。” 对方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泰国、越南的代表跟着点头。这些国家去年和中国的贸易额都创下新高,没人愿意为菲律宾的激进政策,赔上自己的经济饭碗。 国内的反对声浪也在升温。马尼拉街头的民调显示,马科斯的支持率从年初的 65% 跌到 42%。反对党议员在国会上甩出美国关税协议的细节:菲律宾纺织业要三年内取消对美出口补贴,而美国的棉花制品进入菲律宾,关税却只降了 2 个百分点。“这不是合作,是投降。 能源问题更是火上浇油。菲律宾 70% 的电力依赖天然气,其中三成来自中国参与投资的海上气田。最近,气田的维护计划被推迟,菲律宾电力公司只能启动柴油发电机应急。马尼拉居民看着电费单直皱眉,金额比上个月涨了四分之一。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图,配文说:“为了讨好美国,我们连电灯都快用不起了。” 美国那边的态度却越来越冷淡。菲律宾官员多次致电五角大楼,询问联合军演的具体安排,得到的回复永远是 “等国会拨款”。可美国国会的议事日程上,对乌克兰的新援助排在最前面。菲律宾驻美大使在华盛顿的宴会上举杯示意,想和美国政客套近乎,对方却忙着和日本代表碰杯,压根没瞧见他。 南海那片海域,如今成了甩不掉的烫手山芋。中国海警船在仁爱礁附近常态化巡航,菲律宾的补给船每次都得小心翼翼绕着走。想让美国出头?第七舰队的航母正忙着在波斯湾耍威风。想回头找中国谈?又拉不下脸收回之前的硬话。 如今港口的集装箱堆得像小山,里面的香蕉开始发黑。工厂的烟囱不冒烟了,失业的工人蹲在路边啃着干面包。这些景象比任何报告都更直白 — 在大国之间玩小聪明,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