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香港金融巨头汇丰控股(0005.HK)公布了其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这家百年银行正面临业绩增长与战略转型的双重考验。尽管上半年股价一度创下102.3港元/股的历史新高,但财务数据的下滑与业务结构的深度调整,揭示出这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突围路径。
根据财报,汇丰控股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41.22亿美元,同比下降8.5%;税前利润158亿美元,同比减少57亿美元(降幅26.7%);除税后利润124亿美元,同比下降30%。这一表现与2024年同期相比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加拿大及阿根廷业务出售带来的36亿美元增益净额,成为利润支撑的关键因素,而2025年该部分收益的消失直接拖累了整体盈利。
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汇丰控股对关联企业交通银行(601328.SH)的投资出现重大调整。财报显示,上半年汇丰确认与交通银行相关的摊薄及减值亏损共计21亿美元。具体来看:
股权摊薄损失:今年6月,交通银行通过定向增发引入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导致汇丰持股比例从19.03%降至16%,触发11.36亿美元的储备拨回及股权稀释亏损;减值测试亏损:汇丰对交通银行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评估后,额外确认10亿美元减值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交通银行上半年股价上涨8.24%(截至7月31日收盘价7.65元/股,市值6759.83亿元),但股权结构调整及会计处理方式仍对汇丰的利润表构成显著冲击。此外,全球利率环境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欧洲市场持续低迷,进一步放大了盈利压力。
财报发布当日(7月30日),汇丰控股股价全天收跌3.82%,报收96.15港元/股,最新市值缩水至1.68万亿港元。这一回调与此前股价创历史新高的走势形成反差,反映出市场对盈利前景的短期担忧。
为稳定投资者情绪,汇丰控股宣布两项资本运作计划:派发第二次股息:每股0.1美元,延续其高分红策略;启动30亿美元股份回购:预计于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布前完成,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汇丰的非利息收入表现强劲,支撑其上调2025/2026年营收预测,并将目标价提升至111.9港元(涨幅9.3%),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瑞银、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机构亦同步上调目标价,显示长期信心未改。
汇丰控股的中期业绩折射出传统银行在转型中的普遍困境:既要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盈利压力,又需通过战略调整构建新增长极。尽管交通银行股权调整、加拿大业务出售等一次性因素导致利润波动,但其架构重组的成效、成本控制的落地以及亚洲市场的深耕,将成为决定长期价值的关键。
机构普遍认为,汇丰的股份回购与高股息政策将提供短期支撑,而财富管理、企业银行等高附加值业务的拓展,有望在利率环境企稳后释放增长潜力。然而,欧洲市场的复苏进度、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技术变革对传统银行业态的冲击,仍是其必须跨越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