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日本排放了多少“核废水”吗?当时全世界反对都没用,而就在俄罗斯发生8.7级大地震时,日本宣布停止排放! 当日本政府顶着上百个国家的反对,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时,似乎一切已成定局。 超过七千八百吨所谓的“处理水”汇入太平洋,这道长达三十年的排污计划,仿佛再也无法逆转。 然而,就在国际社会的抗议与反制都收效甚微之际,一股来自地壳深处的原始力量,却毫无预兆地发出了“否决票”。 这堵由日本政府和利益相关方筑起的人墙,一度显得坚不可摧。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日本有自己的算盘。 邻国的反制来得最快,中国海关总署连夜公告,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在韩国,釜山港的日产海鲜被勒令下架;太平洋岛国的渔民则一纸诉状,将日本告上了国际海洋法法庭。 可这些来自直接受害者的呐喊,并没有形成扭转局势的合力。 一个关键原因,是美西方大国的默许。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美国等国家在此事上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沉默,成了日本无视反对声浪最有力的外部支撑。 再加上一些远距离国家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全球的反对虽广,却未能形成致命一击。 而在日本国内,这出戏也在同步上演。福岛的渔业代表曾冲进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将一桶海水泼在社长办公室门口,怒吼着“你敢喝一口吗?”。 但这种来自民间的绝望,在首相晃动着“处理达标报告”,坚称“科学上安全”的国会答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更讽刺的是,早有东电内部员工爆料,那套号称万无一失的“多核素去除系统”时常出问题,处理水中的放射性元素超标十倍也照排不误。 事实很快印证了这一点:第二批污水入海后,福岛附近海域的放射性氚浓度一度飙升至安全标准的18倍。 也正是在这种外部有“保护伞”、内部有“科学”外衣的双重加持下,排海计划才得以一路绿灯。 可就在各国监测船忙于追踪污染水团,准备迎接下一轮排放时,谁也没有料到,大自然会亲自下场。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震仪突然疯狂跳动,一场8.7级的强震,震源深度仅20公里。地震波横穿鄂霍次克海,直抵日本本土。 北海道房屋摇晃,仙台港的集装箱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东京警报响彻云霄。在首相官邸的地下室里,内阁成员们盯着震情图,脸色煞白。 地震真正的威胁,并非晃动的建筑或远方的海啸预警,而是它对福岛核电站的直接冲击。 报告传来,核电站附近的地面出现了三厘米的裂缝,更可怕的是,三号机组的冷却系统压力显示异常。 这个消息让所有决策者手心冒汗。他们怕的,不只是余震震裂储水罐,更是随之而来的海啸。环境省的官员承认,现有的防波堤根本无法抵御预测中的巨浪。 一旦海水倒灌,那些储存着高浓度核污染物的罐子将直接失控,到时发生的将不再是“可控的排放”,而是一场无法估量的二次核灾难。 这种风险,远比主动排污恐怖百倍。据说,当这个最坏的可能性被摆上桌面时,首相握着的笔“啪”地掉在了桌上。 第二天清晨,日本官房长官站在镜头前,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宣布:为“应对地震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保障周边海域安全”,即日起暂停所有核污染水排海作业。 这则通告,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太平洋上的中国科研人员看着仪器上开始回落的数值,释然地笑了;韩国的抗议者默默将“反对排海”的标语换成了“为震区祈福”;而太平洋岛国的渔民,则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在船头插上了俄罗斯国旗。 在日本国内,曾经愤怒的福岛渔民,竟也开始为震区筹集物资,讨论的焦点从抗议转向了如何加固储水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