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刘墉更牛的清代狠人:敢斩乾隆亲戚,死后皇帝亲自扶棺,他才是真·反腐天花板》 提到清代名臣,很多人会想起刘墉——那个传说中跟和珅斗智斗勇的“刘罗锅”。但很少有人知道,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才是真正站在清朝权力顶峰的“狠角色”。他一生怼遍朝野,连乾隆都得让他三分,死后更是享尽帝王礼遇,堪称“清代官场第一硬骨头”。 1700年,刘统勋出生在山东诸城一个官宦家庭。祖上从江南砀山迁来,到他这辈已在齐鲁大地扎根百年。不同于儿子刘墉以“圆滑”闻名,刘统勋打小就带着北方人的耿直——读书时见同学作弊,当场掀翻桌子;做官后见同僚贪腐,哪怕对方是皇亲国戚,也敢往死里参。 38岁那年,他第一次让乾隆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当时江南河道官员虚报工程款,中饱私囊,导致堤坝年年修、年年溃。刘统勋奉命巡查,一到地方就把账本翻得底朝天,连河道总督的小舅子都被他揪出来正法。有人劝他“打狗看主人”,他冷笑:“河道关乎千万百姓性命,别说皇亲,就是天王老子贪墨,我也敢参!”乾隆得知后又气又赞,最终准了他的奏请,江南河道从此清净了十年。 但这位“阎王”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他任东阁大学士时,见山东遭灾,百姓易子而食,竟瞒着乾隆开仓放粮,事后自请处分。乾隆看着他磨破的官靴和满是冻疮的手,叹道:“你这是拿命在保朕的江山啊!”不仅免了他的罪,还加官进爵。 1773年,74岁的刘统勋在早朝途中猝死在轿子里。乾隆闻讯当场哭红了眼,亲自赶到刘家吊唁,见他家里除了几箱旧书、一件打补丁的官服,竟无值钱之物,忍不住抚着棺木喊:“朕失一臂膀啊!”他追授刘统勋“文正”谥号——整个清朝,只有8人获此殊荣,刘统勋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如今说起刘家,人们总先想到刘墉的“智”,却忘了刘统勋的“勇”。这位敢跟皇权叫板的铁相,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名臣,从不是皇帝的应声虫,而是敢为百姓扛事、敢向贪腐亮剑的硬骨头。 百年后再看刘家父子,才懂什么叫“虎父无犬子”——刘统勋为儿子铺就的,从来不是官场捷径,而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风骨。#贪官污吏# #明朝第一清官# #山东贪官# #清朝清官# #清朝传奇人物# #清朝贪官污吏# #清朝廉官# #清朝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