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是未进化人种智力低下!”DNA之父詹姆斯.沃森语出惊人,但他即使被剥夺最后一个头衔,直到90岁也不改初衷,如今日俄两国已经率先限制黑人移民,中国要不要跟进?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詹姆斯·沃森,当年可是名副其实的“DNA之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那可是跺跺脚地球都得抖三抖。 1953年,他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直接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1962年拿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那时候他才34岁,妥妥的科学界顶流,美国科学院院士、冷泉港实验室主任,手上项目经费哗哗流,之后他更是带出了无数业内顶尖人才,连美国总统都得给他面子。 可这位科学巨匠,偏要在种族问题上“撞南墙”。早在2007年,他就公开说“对非洲的前景悲观,因为黑人智力不如白人”,当时就被冷泉港实验室停职,名誉扫地。 但他就是不改,在之后的纪录片里又来这一套,说基因差异导致黑人和白人智商不同。 他的“论证”听起来挺唬人:引用一些智商测试数据,说黑人平均得分比白人低,就断定是基因问题。 可稍微懂点科学的人都知道,智商测试本身就有文化偏见,比如让非洲部落的人做英语逻辑题,这难道真的公平吗? 而且他根本拿不出任何基因研究证据,全靠主观臆断。 结果冷泉港实验室,直接和他划清界限,说他的言论“毫无根据且鲁莽”,科学界更是集体打脸,2025年《自然》杂志发了篇综述,分析了全球100多个种族的基因数据,发现种族内部的基因差异比种族之间大得多。 说白了,可能他和邻居老王的基因差异,可能比和非洲兄弟的还大。 智商这事,先天基因确实有点影响,但后天环境才是大头。 就拿肯尼亚来说,1984年到1998年,当地儿童平均智商提高了26.3分,难道是基因突变了? 其实根本没那么玄乎,只是营养改善、教育普及带来的变化罢了。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环境这么重要,那为啥世界顶级科学家里几乎没有黑人呢?” 您看看历史上的黑人,长期受殖民压迫,教育资源极度匮乏。 就说美国,直到1964年《民权法案》通过,黑人孩子才能和白人孩子同校读书,到现在,美国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还只是白人家庭的60%,能上顶尖大学的黑人比例少得可怜。 这哪是智力问题,分明是系统性歧视造成的机会不平等。 举个例子,尼日利亚裔科学家本杰明·奥尔德森,他在剑桥大学研究癌症基因,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你能说他智力不行? 要是非洲孩子,都能像他一样接受优质教育,科学界早就是百花齐放了。 而且还有不少国家,甚至还有着更大的偏见,直接限制了黑人移民,就比如日本和俄罗斯。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50万黑人劳工,结果犯罪率上升,就花5亿美元把人送回非洲,现在又设三道坎:智商超115、日语中级、连续工作三年。 俄罗斯更绝,要求黑人提供“无犯罪基因证明”,这不是明摆着歧视吗? 这种做法性质极其恶劣,把移民问题简单归咎于种族,违背了《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 您想想,二战时纳粹就是用“基因优劣”搞种族清洗,日俄这做法多少有点太过相似。 回头看看咱们中国,那才真是大写的“包容”。 2019年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2条便利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大开绿灯。 比如“一带一路”人才计划,非洲工程师来中国参与基建项目,只要符合条件就能拿永居权。 现在广州、义乌有不少黑人创业者,开公司、做贸易,和中国人一样交税、守法,还娶了中国媳妇。 咱不搞“一刀切”,非法移民坚决打击,但合法移民一视同仁。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其中不少是非洲朋友,他们来旅游、学习、做生意,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开放和尊重。 有人担心黑人移民多了会影响社会稳定,这纯属杞人忧天。 中国有严格的移民管理制度,2025年新上线的“移民大数据平台”,能实时监控非法入境、非法居留情况。 而且咱们的文化包容性强,历史上多少次民族融合,不都过来了。 关键是要做好教育和就业帮扶,让移民真正融入社会,您看那些在华黑人留学生,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中国发展出力,这不是双赢吗? 如此看来,詹姆斯·沃森的种族主义言论,是科学史上的污点,早被现代科学证伪。 日俄限制黑人移民,是逆全球化的倒退,注定被历史抛弃。 而中国用开放包容的政策,向世界展示了大国担当,移民问题不是洪水猛兽,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 那些鼓吹“种族优劣”的人,该醒醒了,21世纪的人类文明,容不下这种野蛮思维。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