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年入仅七亿,十七万人挣扎在贫困线。可它的前任县委书记,竟在北京东二环全款买下两套千万豪宅!2011年,当清华硕士陈行甲调任此地,得知这骇人消息时,他被彻底震蒙了。这笔巨款从何而来?一个清官,如何在这张黑网中生存? 陈行甲,因其在互联网上的高知名度,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网红”县长。 他为人熟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在2016年,陈行甲刚刚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在任期即将结束、提拔的机会摆在眼前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离开了官场,投身公益事业。 其二,2018年,陈行甲通过参加《我是演说家》这个公众演讲类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全国总冠军,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 回顾陈行甲的官场经历,确实可以说是一段充满了挑战与波折的历史。 1992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陈行甲,被分配回到家乡兴山县,进入了县燃化局工作,先在矿山公司担任一职。 当时,许多毕业生对这类基层分配心生不满,认为自己被命运不公地束缚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无法施展才华。 陈行甲与众不同,他并没有对这个安排抱怨,而是心怀感恩,乐观地接受了这一机会。 对他来说,这正是一个磨练自己、积累经验的好时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的工作成绩引起了县燃化局局长的关注。 局长看中了陈行甲的能力和潜力,向副县长推荐了他。 随着一纸调令,陈行甲从矿山公司调入了县政府,开始了新的职场征程。 陈行甲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在担任副局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再次迎来了仕途的转机。县政府的领导看到了他在外贸工作的出色表现,决定将他调任团县委书记。 这一职务的变化,意味着陈行甲从一个基层的公务员,一跃成为了全县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2011年,陈行甲被调任湖北巴东县担任县委书记,踏上了新的岗位。 他刚上任就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让他感到极大的震撼和不安。 他的前任,一位女县委书记,在离职后,竟然在北京东二环全款购买了两套房子。 当时,北京二环的房价已经高达每平方米六万八千元,两套房的总价至少一千多万。 陈行甲顿时感到一阵寒意,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一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月薪再高也不会有这样的财富来源。 巴东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五十万居民中有十七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县财政收入也仅仅七个亿,这些钱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支出,如何能养得起庞大的官员队伍,开展建设和扶贫工作?百姓生活困苦,连温饱都成问题,而他的前任却能在北京大手笔买房,陈行甲顿时产生了深深的不解和疑虑。 刚刚就职的陈行甲,很快发现这里的“潜规则”让他不寒而栗。 更让他震惊的是,一封五千多字的匿名信将这一切揭露得淋漓尽致。信中写道,巴东的贫困不仅仅是因为自然灾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某些官员贪污腐败,肆意攫取人民的财富,百姓的苦难被深深掩埋在官员的贪欲之下。 陈行甲心里明白,这个地方的腐败根深蒂固,整个系统的运作早已被不正之风侵蚀。 在公开场合上,他愤怒地宣布:“在这个贫困的地方,谁敢贪污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我绝不手软!任何伸手的官员,我都将毫不犹豫地送进监狱!”他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坚定地执行这一承诺,五年内,他亲自签署了87份逮捕令,很多曾经高高在上的官员和商人,纷纷落网。这个县曾经的“权力高层”逐步被清除掉,曾经的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陈行甲也因此赢得了不少百姓的支持和敬重,虽然这意味着他得罪了不少有势力的人。 2016年,陈行甲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辞去县委书记职务,不再担任任何政府职位。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充满腐败与权力斗争的体制中,如果继续留任,要么是自己被这个腐化的系统吞噬,要么就是成为体制内的一颗“棋子”,最终被碾压。他选择了离开,这不仅是为了自保,更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那份纯净的理想。 辞职后的陈行甲并没有选择远离公众视线,而是投身公益事业。 他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那些贫困家庭的重病儿童,特别是那些患有癌症的孩子。 为了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他承诺将自己在巴东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并将所有的版税收入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通过这一举措,他不仅想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更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的关注。 尽管他的决定受到了不少质疑,但陈行甲深知,公益事业才是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也是他对社会负责的方式。 他的离开,是对自身良知的坚守,也是他想要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和改变的决心。 参考资料 《陈行甲:让受助人有尊严地得到帮助》 清华校友总会 《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封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