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无用?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为何40度高温还不断 中国从1949年森林覆盖率仅8.6%,到如今突破25%,人工林面积稳稳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片土地上的绿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NASA的卫星图里,中国版图的绿色像墨滴入纸一样晕开,成了地球变绿的主力; 《自然》杂志也明说,2000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里,四分之一都来自中国。 按规划,到2035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还要再涨1%,蓄积量冲210亿立方米,天然林稳稳守住2亿公顷。 这样的投入和成效,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该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 但现实却给了一记闷棍,极端高温依然在夏天准时登场。 陕鄂川的40℃成了常客,北方城市的柏油路能煎鸡蛋;不光中国,西班牙马德里热到46℃,葡萄牙莫拉地区更是飙到46.6℃,破了百年纪录。 于是有人嘀咕:中国种了这么多树,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要知道,森林从来不是万能的空调。一片林子能让周边降温2到5度,但也就辐射几百米远。 中国新增的林子多在山区、西北,可高温最凶的地方是城里——2024年城镇化率67%,钢筋水泥把热量捂在怀里,晚上还一个劲往外冒,城市中心比郊区能高3到5度,柏林甚至出现过13.3℃的温差。 新栽的树苗还没长壮,蒸腾作用弱得很,指望它们给整个城市降温,就像拿个小风扇对付桑拿房。 更让人在意的是,高温从来不是单靠种树就能解决的事。 2023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了1.4℃,创了纪录; 2025年5月,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冲到430.2ppm,是两百万年都没见过的数。 有模型算过,全球平均气温升2℃,森林的降温效果就得打7折,这样的大趋势下,单靠中国的林子扛着,怎么可能顶得住? 当然,种树不是没用。 黄土高原的泥沙少了,北方的沙尘暴从一年6.8天减到2.4天,毛乌素沙漠里重新跑起了野生动物,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森林一年能吸12亿吨碳,亚马逊雨林40%的降水都来自树木蒸腾,这些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悄悄稳住生态的根基。 只是这些好处,被全球变暖的大浪潮盖过了风头。 要真解决问题,光种树不够,光中国努力更不够。 城市得留出让风跑的道,别让水泥森林闷死; 屋顶、墙壁都种上草,像新加坡那样给建筑披层绿衣; 路面用反光材料,少吸点热。 但这些都只是小修小补,关键还得全球一条心。 要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把治沙、造林当回事,把排放减下来,而不是你种树我排污,何至于让极端高温一年比一年凶? 地球就一个,真等热到扛不住了,谁也跑不掉。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