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林徽因指着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的鼻子:“我林氏满门忠烈,你算个什么东西?”这一声怒吼,犹如一道惊雷,在会议室内炸开,那么,一向温和的林徽因,为什么如此愤怒?
身患重病的林徽因拍案而起,对着主张拆毁古建筑的副市长吴晗发出质问,这位素来以温文尔雅著称的学者,此刻却像护崽的母狮般寸步不让。
要说林家人骨头硬,那是刻在血脉里的传承,林家祖上出过不少硬骨头,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就是黄花岗起义里舍生取义的烈士。
当年他给妻子写诀别信的时候,墨迹未干的信纸上还带着未说完的挂念。
族叔林尹民同样是起义军里的热血汉子,子弹打光了就抄起板凳跟清兵拼命。
林徽因的亲爹林长民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位晚清改革派顶着压力四处奔走,最后被军阀张作霖害死在皇姑屯。
到了林徽因弟弟林恒这辈,小伙子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报考空军跟日本鬼子死磕,最后开着飞机撞向敌舰,在四川上空化作了一团火球。
林徽因自己也没给老林家丢脸,1924年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书,那时候建筑系压根不收女学生,说是大姑娘家不适合扛着测绘仪器满山跑。
她偏不信这个邪,白天在美术系上课,晚上偷偷溜进建筑系教室做功课。
两年工夫硬是让系里教授刮目相看,破例让她当了助教。
后来回国跟丈夫梁思成搭伙办学,两口子带着学生们跑遍大江南北,愣是把中国古建筑的老底儿摸了个透。
要说她这辈子最解气的时刻,还得数1937年那次,当时日本学者在报纸上放话,说中国压根找不着唐代木结构建筑,要看真东西得去奈良。
林徽因二话不说拖着病体就往山西钻,在五台山佛光寺的房梁上摸爬滚打。
大殿顶上全是蝙蝠粪和臭虫窝,她也不嫌腌臜,举着手电筒一寸寸找证据。最后在横梁缝里抠出唐朝年号的墨书,啪啪打了那帮人的脸。
抗战年月里,林家人把硬骨头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日本飞机天天在头顶上转悠,林徽因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南撤。
路上既要照顾肺病发作的梁思成,又要护着测量仪器和图纸资料。
有回儿子问她要是鬼子打过来咋办,她指着家门口的长江水说大不了学屈原投江,这话说得轻巧,可谁都知道她心里早做好了最坏打算。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接下了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活儿,白天在病床上画图纸,晚上琢磨怎么把中国传统元素融进现代建筑。
可就在她忙着给英雄们树碑立传的时候,北京城里要拆老城墙的风声越传越凶。那些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古城墙、古牌楼,在有些人眼里成了碍手碍脚的破烂。
1953年夏天的那场会议,成了林徽因最后的战场。
当时她肺病已经严重到说几句话就得喘半天,可听说要拆古建筑,硬是撑着病体去讨说法。
吴晗副市长搬出经济建设的大道理,说老城墙挡了汽车道,旧牌楼妨碍交通。
林徽因急得直拍桌子,说这些八百年的老物件拆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将来后人盖的只能是假古董。
说到激动处,她把林家几代人为国捐躯的老底儿都翻了出来,问在场的人哪个敢说自己比林家更懂什么是民族大义。
可惜那时候没人听得进去这些话,没过几年,北京城的老城墙被扒得七零八落,牌楼拆得只剩地名。
倒是林徽因当年测绘的那些图纸,如今成了修复古建筑的重要依据。
现在满大街的仿古商业街,游客们举着手机拍那些簇新的"古迹",倒真应了她说的"假古董"预言。
要说林徽因这辈子,最憋屈的还不是古建筑保不住。
后人提起这位建筑学家,总爱扯些风花雪月的八卦。什么徐志摩为她写情诗,金岳霖为她打光棍,传得有鼻子有眼。
其实徐志摩跟她爹林长民是平辈论交,当年在伦敦算是忘年交。
后来徐志摩飞机失事,她捡了块残片当纪念,那是惦记着开飞机战死的亲弟弟。
至于金岳霖,人家在美国教书时红颜知己就没断过,终身不娶纯属个人选择。
现在故宫角楼每天迎接着八方来客,颐和园的长廊上游人如织。
这些侥幸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多少都留着林徽因当年测绘的痕迹。当
年她带着学生爬房梁时穿的粗布褂子,如今静静躺在清华大学的陈列室里。
衣服上还沾着五台山的尘土和佛光寺的蛛网,像是在提醒后人:有些东西拆了就再也拼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