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海南解放时,四野官兵登岛后,望见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官兵们的泪

古今漫谈 2025-08-08 13:51:14

1950年,海南解放时,四野官兵登岛后,望见前来接应的琼崖纵队战士们,官兵们的泪水瞬间涌出!2万多革命战士,个个穿着红军时期的军装,全身上下满是破洞。

这些战士用二十三年的孤岛奋战,换来了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琼州大地。

时间回到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席卷全国。

远在南海的海南岛同样陷入腥风血雨,国民党反动派三天内抓捕两千多名革命群众,五百多人倒在血泊中。

危急时刻,年轻的共产党员冯白驹接到中央指示,带着幸存的同志转入农村。

他们钻进深山密林,白天在老乡家宣传革命,夜里睡在甘蔗地里,硬是拉起了一支七百多人的队伍。

当年9月,这支队伍在椰子寨打响第一枪,正式亮出琼崖讨逆革命军的旗号。

革命的烈火刚烧起来就遭遇寒流,1928年春天,国民党调来四千精兵围剿红军。

战士们拿着土枪长矛和敌人周旋了九个月,最后退守到母瑞山的原始森林里。

寒冬腊月里,百来号人挤在岩洞中,靠野果野菜充饥,用芭蕉叶当被子。

有个战士饿得啃树皮,结果中毒身亡,冯白驹带着大家对着遗体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革命的火种就不能灭。

熬过八个月后,他们趁着暴雨夜突围,二十五人摸黑钻出包围圈,重新在琼山拉起队伍。

抗战烽火燃起时,这支队伍已经改名叫琼崖抗日独立队。

1939年2月10日,日军刚登陆海南,独立队就在潭口渡口打响了阻击战。

三百多战士趴在河滩上,用老套筒步枪硬是顶住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给老百姓争取了转移时间。

有个小战士肠子被打出来,还死死攥着手榴弹往前爬。这场仗打完,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说:“共产党是真心打鬼子的!”

最艰难的岁月在1942年,日军调集重兵搞“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捅刀子。

琼崖纵队被三面夹击,电台被炸毁,和中央彻底失联,战士们白天钻地道,晚上摸黑端炮楼。

五指山里的黎族老乡把最后的口粮藏在竹筒里送进山,苗家妇女把受伤的战士藏进自家地窖。

靠着这样的鱼水情深,琼崖纵队硬是在最黑暗的时期发展到七千多人,把鬼子拖在海南岛上动弹不得。

解放战争打到1949年,全国大局已定,可海南岛上还盘踞着十万国民党残兵。

琼崖纵队这时已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他们先是在1948年发动秋、春、夏三波攻势,把敌人赶进几个孤城。

最精彩的是白沙起义,黎族头人王国兴带着族人杀出血路投奔共产党,五指山根据地从此扎下根来。

等到四野大军渡海时,这些穿草鞋的战士早把沿海地形摸得门清,连哪里水深水浅都画成了地图。

1950年4月17日,历史性的大登陆开始了。

琼崖纵队分兵五路,有的佯攻海口吸引火力,有的连夜架起木筏接应大军。

有个老船工把自家渔船凿沉在港口,就为堵住国民党军舰的航道。

当四野的炮舰冲破最后一道防线时,海岸线上突然亮起无数火把——那是琼崖纵队的战士举着自制的松明子为大军引路。

两支部队在沙滩上拥抱时,许多战士哭得说不出话:二十三年啊,多少战友倒在了黎明之前。

今天的海南岛上,还能找到当年的战壕遗址,母瑞山上的野菠萝长得特别茂盛,老乡说那是烈士鲜血浇灌的。

红色娘子军的铜像永远定格着女战士冲锋的英姿,而冯白驹将军那句“山不藏人人藏人”的名言,至今刻在五指山的石壁上。

这些穿越时空的印记告诉我们:有一种坚守可以穿透岁月,有一种信念能够战胜万难。琼崖纵队用二十三年的血火征程,在祖国南疆树起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古今漫谈

古今漫谈

解锁无限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