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四年,明军总兵祖大寿率部困守大凌河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在囤粮吃光,鼠雀、树皮、草根亦食尽的情况下,竟发生“人相食” 的惨剧,祖大寿万般无奈,只好开城投降皇太极。 降清后,祖大寿以自己眷属仍滞留在锦州为借口,请求带兵往攻锦州。皇太极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祖大寿一到锦州,马上又重归明朝阵营。即便祖大寿如此反复,皇太极也没有迁怒、为难祖大寿在盛京的亲人,反而下令对祖氏子孙“厚抚之”。 崇祯十五年,祖大寿再次被清军围困,又是在矢尽援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再次降清。 清军将领都劝皇太极杀掉言而无信的祖大寿,即使不杀,这等反复无常之人也不能再重用。皇太极不听,说祖大寿“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仍任祖大寿为总兵,对其信之不疑。 反观崇祯帝就不是这样了。仅因听信谣言,就残忍地凌迟了一代名将袁崇焕。杀袁崇焕,犹如自毁长城,崇祯亲手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对曾立下无数显赫战功却遭冤狱、在明廷风雨飘摇之际不得已再次起用的经略辽东熊廷弼,仅一次战败,生性多疑、刻薄寡恩的崇祯就将其斩首,而且“传首九边,田产籍没,家属为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崇祯帝如此对待在火线浴血奋战的大将,明军上下,无不心灰意冷,士气涣散。为此,梁启超喟叹曰:“明之政府,殆不可以处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