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学而”三句。今晨起身之后,对这“学而”三句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译成大白话,其实就是“悟后起修”这四个字。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真正地“明明德”了,“发明本心”了,“明心见性”了,那么他就会时时刻刻进入践行的状态,于事情上磨炼自己,时刻警醒自己,不让内心沾染尘埃,保持“灭人欲,存天理”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内心满是喜悦。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并非普通朋友,而是指那些和自己一样“明心见性”、能够同频共振之人。孔子身边有众多学生,他为何还会说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呢?就是因为这种能与自己同频共振、心心相印之人实在是太难得了。就如同孔子去拜见老子,如同孔子对行不言之教的哀骀它的向往,又如同佛陀拈花、迦叶一笑,像这样两个人的会面就可称为“有朋自远方来”,这是极为令人愉悦之事。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知”与“不知”是什么意思呢?《论语》中有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个悟道之人,就像王阳明所说的“大人者,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种宽广的胸怀、大慈大悲大爱,又岂是常人所能理解的?然而他人不理解,却并不影响他的心境,就像苏东坡所说的“八风吹不动”,这样的人方可称得上“君子”二字。 学习论语 学而思学 何为不耻下问 学而篇 学而德 学习论语 明德学习 学而经 学而思随堂练 学之问
再解“学而”三句。今晨起身之后,对这“学而”三句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第一句“学
上善若茶说
2025-08-11 08:15: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