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日本所有对侵华的战争,都是准备了上百年,就是有准备打无准备的,打你措手不及!我杀

日本所有对侵华的战争,都是准备了上百年,就是有准备打无准备的,打你措手不及!我杀完你,你就无法杀我了!这是日本人一惯性的教育!与秘诀。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1884年,日本陆军在东京创办了一所特殊的学校,"振武学校",这所学校名义上是培养日语教师,实则是专门训练侵华间谍的"特工学院",学生要学习中文、中国历史地理,甚至要熟背《水浒传》《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最夸张的是,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门中国方言,据档案记载,有的日本间谍说山东话比当地人还地道,能在茶馆里跟老百姓唠家常套情报,甲午战争前,日本派往中国的间谍超过1000人,他们绘制的地图精细到标出每个村庄的水井位置。   1906年成立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表面上是铁路公司,实际上是日本在东北的"第二政府",这个公司养着2000多人的调查部,每年经费相当于现在10亿人民币。   这些"铁路职员"们做的事令人毛骨悚然:他们测量东北土壤酸碱度,是为了知道哪里适合种军粮;记录各地降雨量,是为了规划行军路线;甚至研究东北人的性格特点,编写了《支那民族性研究》这样的"侵略指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小学生都在用一本叫《满洲是我们的生命线》的课本,书里画着东北的煤矿、大豆田,配文是"这些宝贝现在被中国人浪费着"。   更可怕的是,日本中学的地理考试题是这样的:"如果帝国要占领上海,需要出动多少艘军舰?"学生们要计算黄浦江的水深、吴淞口的潮汐时间,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不是学生,而是战争机器。   1920年代,日本有个"东亚同文书院",每年组织学生来中国"毕业旅行",这些"游客"每人发一个相机、一个指南针,任务是绘制长江沿岸炮台位置,他们的"游记"后来成了侵华日军的重要情报。   1937年淞沪会战时,日军能精准轰炸上海南火车站,就是因为之前有"旅行团"拍下了车站平面图,当时拍这些照片的"学生"后来很多成了部队指挥官。   日本中央气象台从1904年就开始系统记录中国各地气象数据,到1937年全面侵华时,他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中国气候档案,这可不是为了科学研究——日军选择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就是知道这个季节华北多雨,能延缓中国军队增援。   连下雨都在日本人的算计之内,这种处心积虑的程度,在战争史上都属罕见。   看着这些史料,我后背直发凉,日本当年的侵略准备,简直像在下一盘百年大棋,从培养会说方言的间谍,到让学生计算军舰数量,这种全民参与的战争准备令人震惊。   但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再精密的算计,也敌不过正义的力量,日本花了70年准备侵华,结果8年就被赶了出去,这说明什么?靠阴谋诡计终究要失败。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在美化侵略历史,这特别危险,就像广岛和平纪念馆馆长说的:"忘记受害容易,忘记加害更难,"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给别人造成的苦难,就永远无法真正站起来。   我们中国人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明白:国家弱小时,连下雨都可能成为别人打你的理由,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最后想说,日本民众其实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真正要警惕的是那种"为了国家可以不顾道义"的极端思想,无论哪个国家,一旦走上这条路,最终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和平发展才是人间正道,这个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百年、一千年去铭记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