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禁止对美军工企业出口稀土引起美国媒体骂声一片。[凝视] 中国稀土出口新规刚

中国禁止对美军工企业出口稀土引起美国媒体骂声一片。[凝视] 中国稀土出口新规刚满月,美国军工圈就坐不住了,洛克希德·马丁悄悄调整F—35生产计划,雷神公司推迟导弹项目交付,就连马斯克的特斯拉也在为机器人产线的稀土供应发愁。 这轮管控不是一刀切禁运,而是精准“体检”——想买稀土?先说清楚干什么用的,给谁用的。民用项目绿灯放行,军用项目严格审查。钐、铽、镝这些制造精密武器必需的材料,对美国军工企业基本关上了大门。 有意思的是,德国宝马、大众因为用途明确标注“新能源汽车电机”,许可证很快就批下来了。而美国军工巨头们提交的申请材料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直接标明“国防用途”,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媒体开始喊“不公平竞争”,但选择性失忆了自己这几年的操作。禁售EUV光刻机给中国,限制高端AI芯片出口,施压盟友断供关键技术,哪一样不是在卡别人脖子?现在轮到自己被管控,反倒委屈上了。 更尴尬的是,美国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发现根本做不到。加州芒廷帕斯矿挖出的稀土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去精炼加工。 五角大楼投资4亿美元重建本土稀土产业链,结果发现光是废水处理技术就落后一大截,更别说复杂的分离提纯工艺。 中国掌握稀土话语权,靠的不仅是储量优势,更是全产业链的技术壁垒。全球超过90%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从矿物分离到磁体制备,每个环节都有成熟的技术积累。美国想重建完整产业链,光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就需要十年时间。 这场博弈还有个巧妙之处——区别对待,欧洲企业因为用途透明、合规完善,基本都能拿到许可证。美国军工企业因为涉及敏感用途,审批自然更严格。这种做法既避免了无差别制裁的指责,又分化了美欧在稀土问题上的立场。 短期内,美国军工企业只能想办法节约使用现有库存,或者寻找替代供应商。但问题是,即便找到澳大利亚或者非洲的稀土矿,最终还是要到中国来加工。这个产业链绕不开中国这一环。 从长远看,美国押注稀土回收技术和替代材料研发,剑桥大学的铁镍合金磁体项目进展不错,日本也在研究减少镝使用量的新型电机,但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路要走。 对中国来说,管控稀土出口不是为了打贸易战,而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过去中国稀土出口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利润微薄。 现在通过管控倒逼企业向高端应用转型,2024年稀土磁体出口单价同比翻了一倍,高端应用占比从15%提升到28%。 这种变化让美国更加焦虑,以前中国卖原料,美国做高端制造,产业分工看似合理。现在中国要做全产业链,从原料到制品一条龙,美国的技术优势被压缩了。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清洁能源这些未来产业,稀土材料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突出。谁掌握了稀土供应链,谁就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美国现在面临一个两难选择:继续依赖中国稀土供应,还是花巨资重建本土产业链?前者意味着在关键材料上受制于人,后者则需要承担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而且成功与否还是未知数。 有趣的是,这次稀土管控让一些美国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稀土供应没受影响,反而因为本土化采购成本更低。苹果也在考虑将更多供应链环节转移到中国,以确保关键材料的稳定供应。 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博弈还会持续,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合作轨道上,美国需要中国的稀土和加工技术,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和应用场景,完全脱钩对双方都不利。 你觉得这轮稀土管控会持续多久?美国军工企业会选择妥协还是加速替代方案研发?如果中国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哪些行业会受到最大冲击?   信源: 美媒发愁:中国限制出口稀土,威胁到美国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