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连长时,我连分了一个甘肃兵,他是孤儿,受地方照顾,14岁就被送往部队。我了解
钟旭尧阿
2025-08-12 11:06:52
我当连长时,我连分了一个甘肃兵,他是孤儿,受地方照顾,14岁就被送往部队。我了解他的情况后,怕他年龄小受不了苦打退堂鼓,就让他下炊事班。
那孩子叫王建军,黑瘦黑瘦的,站在队列里像根没长开的豆芽菜,军装穿在身上晃荡得厉害。送他去炊事班那天,他背着被褥跟在我身后,脚后跟磕得地面哒哒响,却始终没抬头。我拍拍他的肩:“先在这儿熟悉熟悉,等长壮实了再说。”他瓮声瓮气地应了声“是”,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炊事班长后来跟我说,这娃刚来那阵,切菜能切到手指头,蒸馒头总把碱放多了,整锅馒头黄得像土块。可他有股犟劲,别人休息时,他蹲在灶台边练刀工,左手缠着纱布还在颠勺,说“连长把我放这儿,不能给连队丢人”。有次凌晨三点,我查岗路过炊事班,见灯还亮着,推开门看见他在擦行军锅,锅里映着他的脸,眼睛亮得很。“连长,”他慌忙站起来,“我看锅沿有锈,怕影响大家吃饭。”
那年冬天拉练,全连在雪地里行军,炊事班要背着铁锅跟在后面,到了宿营地立刻埋灶做饭。走到半山腰时,风雪突然大了起来,我回头看见王建军背着比他还高的炊具包,深一脚浅一脚地挪,棉裤膝盖处结了层冰——那是他摔了跤,锅里的热水泼在腿上,冻成了冰壳。我让他把包给我,他死死拽着带子:“连长,我能行!大家等着吃饭呢。”
到达宿营地时,他的手冻得发紫,却硬是跟着班长生起了火。当第一锅姜汤端上来时,他捧着碗蹲在雪地里,哈着白气笑,睫毛上的霜花簌簌往下掉。有个老兵叹口气:“这娃,比咱当年能扛。”
转年春天,团里搞炊事比武,王建军报了名。别人练蒸馒头,他凌晨四点就起来发面,用秤称着水和面粉的分量,记了满满一个本子;练野外埋灶,他在训练场的沙地里反复挖灶坑,手上磨出的茧子比班长的还厚。比武那天,他做的馒头蓬松雪白,野外灶台在暴雨里也没熄火,评委说:“这手艺,能顶半个老班长。”
他拿着奖状来找我时,脸憋得通红:“连长,我想下战斗班。”我愣了一下,他急忙补充:“我知道我年龄小,但我能扛枪,能越野,炊事班的活儿我也没落下,我……”我打断他:“去一班报道吧,他们正缺个能吃苦的。”他啪地敬了个礼,转身跑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裤脚还沾着早上练锅灶的煤灰。
到了战斗班,他果然没让人失望。五公里越野,他起初总落在后面,就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加练,绑着沙袋在操场跑圈;练射击,他趴在地上能纹丝不动,汗水把地面洇出个深色的印子。有次实弹考核,他的成绩在全连排第三,班长跟我说:“这娃眼里有股狠劲,跟当年在炊事班揉面一样,认准了就死磕。”
我退伍那年,王建军已经是班里的骨干。送我去车站时,他塞给我一个布包,里面是双鞋垫,针脚密密麻麻的。“连长,我学了半年针线活,知道你脚爱出汗。”火车开动时,我看见他站在月台上敬礼,个子蹿高了不少,肩膀也宽了,再也不是当年那根晃荡的“豆芽菜”。
前阵子老战友发来照片,王建军已经成了营长,胸前挂着军功章,身后是他带的兵。战友说,他总跟新兵讲炊事班的故事:“别小看烧火做饭,能把简单的事做好,才有资格扛得起更重的担子。”
看着照片里他黝黑的脸,忽然想起那句老话: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在炊事班抡锅铲,还是在训练场扛钢枪,能把当下的事做到极致,把心里的劲使在实处,就没有白走的路。就像王建军,从甘肃来的孤儿,在部队的熔炉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把自己炼成了一块好钢——这世上最好的成长,从来不是选一条平坦的路,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扎根、生长,活成自己的光。
0
阅读:5188
阿玮
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人世如潮 回复 08-13 10:17
这种知音体你们就爱看。
辉哥
励志故事,值得推广,尤其是要向年轻一代传承这种精神!
谈股论金
能够比别人还对自己狠的狠人,绝对是个人物。
起床失败 回复 08-13 21:35
编的真鸡汤。可惜连退伍和转业都分不清
频率除波速
不读军校,不可能当营长,这写小说那
普照的阳光
好很好👍,你再配上照片就更好了!
梓铭
中国炊事班不都是最优秀的人吗?
用户59xxx88
都是以前的队伍了。现在没经过军校不可能从士兵转军官了。
问道雪域空灵
这地方兵员素质真不咋地,
洁净的空气
这个官有善心,能扶持下面的人
魏云惠
照顾的办法有很多,为什么要违反规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