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是人性是恶的,西方人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大公无私的人,为了预防人性之恶,他们设计出了一整套权力制衡体系。 2020 年美国大选后,特朗普团队到处打官司,说选举有问题,想让法院推翻结果。 最高法院最后没接这案子,说这事儿该州里管。 你看,这就是三权分立在现实里的样子 —— 总统想让司法帮忙,司法却说 “这活儿不归我”。 这种各管一段又互相瞅着的架势,背后藏着一套老祖宗传下来的逻辑。 西方人搞政治,有个挺实在的判断:人要是手里有权,时间长了难免想多捞点好处,少受点约束。 他们不信有谁能一辈子大公无私,觉得与其赌人心,不如从根上把权力拆碎了。 就像一块蛋糕,切成三块,三拨人各拿一块,谁也别想独吞,还得互相监督着别偷吃对方的。 这套拆蛋糕的办法,不是美国人自己琢磨出来的。 英国的洛克更具体,说立法权得最大,但行政权也不能闲着,得盯着法律执行。 真正把这事儿说透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他跑了不少国家看政体,发现凡是权力扎堆的地方,老百姓日子都不怎么好过。 于是在《论法的精神》里写:要想不让权力乱来,就得让权力管着权力。 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杈儿得分开,你能卡我一下,我能绊你一脚,这样谁也别想称王称霸。 美国人建国那会儿,正愁怎么避免走英国殖民时的老路 —— 怕权力太集中,又怕散了架管不住事儿。 看到孟德斯鸠这套说法,觉得正对胃口。 1787 年写宪法时,就把权力切成了三块:国会管立法,总统管行政,法院管司法。 这三块不是各玩各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国会是个两头儿凑的班子:参议院每州俩代表,100 个人,管着批条约、审总统提名的官儿。 众议院按人口数来,435 个人,税收、花钱的事儿主要他们说了算。 一个新规矩要落地,得先由议员提个想法,专门的小组打磨半天,再拿到两院投票,都通过了才能送总统那儿签字。 总统要是不乐意,能直接打回去;但要是两院再投一次,三分之二的人都同意,那总统不签也没用。 1970 年代水门事件,就是国会揪着尼克松不放,又是查又是要弹劾,最后把总统逼得辞职了 —— 这就是立法权盯着行政权的例子。 总统手里的活儿也不少,国家日常运转、军队调动、跟外国打交道,基本都归他管。 他想认命个最高法院大法官,得参议院点头;国会通过的规矩,他看不顺眼能否决。 但他也不能瞎来,法院能盯着他下的命令合不合宪法。 比如特朗普当总统时,想禁几个国家的人入境,最高法院就说这命令违宪,最后只能改了又改。 法院这头,最顶头的是最高法院,九个大法官,总统提名、参议院批了就能上任,一干就是一辈子,就是怕他们被政治风向带偏。 他们最厉害的本事,是能说国会的规矩或者总统的命令 “不算数”—— 只要判定违宪,那这东西就作废。 2022 年,最高法院把之前保障女性堕胎权的老规矩给推翻了,说宪法里没写这事儿,得看各州自己的意思。 这一下,好几个州立马禁了堕胎,连拜登都骂这决定 “荒唐”,但也没辙,司法权就有这硬气。 2013 年,国会里两党为了奥巴马医改吵翻天,谁也不让步,愣是让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关门了半个月,公务员都没法上班。 还有那些大公司、游说团体,总爱花钱打点议员,让政策往自己这边偏。 就说控枪吧,美国枪击案年年闹得凶,想搞个严点的规矩,总被全国步枪协会拦着 —— 他们给政客捐钱、拉选票,国会里没人敢轻易得罪,这制衡,有时候倒成了少数人说了算的工具。 往回数,1803 年有个马伯里诉麦迪逊案,那会儿最高法院还没什么实权,硬是通过这案子,争到了审查法律合不合宪法的权力。 从那以后,司法这一极才算真正立住了,能跟国会、总统平起平坐。 你看,这三权分立也不是一开始就定型的,是一点点斗出来的。 说到底,这套制度就是基于 “人靠不住” 的想法搭起来的。 它确实能防止一家独大,但也因为各有各的小算盘,常常把简单事儿搞复杂。 就像三个厨子炒菜,一个管放盐,一个管放糖,一个管火候,谁都想按自己的口味来,最后菜炒出来,味道未必多好,争吵倒不少。 至于合不合美国的胃口,大概只有天天围着这口锅转的人,才最清楚其中的滋味。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其实大家都没看出来,为什么特朗普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但把印度给抛弃了,甚至还想
【9评论】【6点赞】
江宇
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人性是善的,为了共同的目标,你出的钱吃点亏我出点钱也吃点亏,把事办好了。实际上是你不吃亏我也不吃亏,一直姜在那里,什么事也办不成,修条路都难。
江宇 回复 08-13 07:26
三权分立以人性恶抑君,但其执行落实却要寄希望于民的人性都是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