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天皇为了保命,竟然向麦克阿瑟献上日本最美的女人,把这个美国大汉伺候的欲仙欲死,让日本天皇没想到的是,美女的结局却令人侧目...... 1951 年 4 月的东京码头,三十万日本人挤成一团。 穿和服的老太太把绣着樱花的手帕往车窗里塞,戴眼镜的教员举着 “感谢元帅” 的木牌,还有几个曾经举着枪要 “玉碎” 的老兵,哭得直抹鼻涕。 他们送的人,是要被美国政府召回的麦克阿瑟。 这场景搁在七年前,谁都不信 ——1945 年他刚到日本时,街头小贩都敢往他的车辙里吐唾沫。 要说这七年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他对天皇裕仁的态度。 1946 年元旦,裕仁突然对着麦克风念《人间宣言》,说自己 “不是神”。 全日本听广播的人都傻了,这稿子是麦克阿瑟让人拟的。 可半年前,他还让裕仁坐着敞篷车在东京街头巡游,老百姓第一次看见天皇跟普通人一样出汗,有人当场吓晕过去 —— 以前连天皇的影子都不敢踩。 更早的时候,1945 年 9 月,裕仁穿着燕尾服去美国大使馆,被卫兵拦在后门,说 “正门得将军点头才能走”。 见面拍的照片里,麦克阿瑟穿件松垮的军装,双手叉腰,裕仁站在旁边,肩膀比他矮半截,报纸一登,全日本茶馆里都在吵:“这还是天皇吗?” 比天皇更难的是原节子。 1946 年春天,她去麻布区的别墅见麦克阿瑟,刚进门就被拦住。 “脱了和服。” 麦克阿瑟坐在水晶灯下说。 那天她穿的紫藤花和服是祖传的,最后还是换了美军小卖部买的蓝裙子。 这姑娘是演《新土》火的,连希特勒都给她寄过明信片,却被日本贵族们推到麦克阿瑟跟前。 有人说她是去 “救国”,劝麦克阿瑟别废天皇;也有人骂她 “卖国贼”,电影院里扔过臭鸡蛋。 可那年冬天,东京粮荒,她跟麦克阿瑟提了句 “城东孩子在啃树皮”,第二天美军卡车就拉来了救济面粉,领粮的老太太里,就有骂过她的人。 他在日本干的事,总透着股矛盾劲儿。 1947 年推土地改革,让佃农拿地契,佐藤家租了三代人的地,拿到红本本那天,把麦克阿瑟的画像贴在神龛上 —— 可前一年,他家还因为美军强征粮食,差点饿死人。 1948 年改课本,把 “为天皇死光荣” 改成 “1+1=2”,老秀才气得撕书,可送孩子上学的妈,偷偷在书包上绣了星条旗。 还有三井、三菱这些大财阀,被他拆得七零八落,老板们在酒局上骂他 “强盗”,可小工厂主却因为拿到订单,半夜起来给机器上油。 1950 年秋天,丰田车间里突然热闹起来。 朝鲜战争开打,麦克阿瑟给日本拉来造卡车的订单,工人一边骂 “美国鬼子”,一边拼命拧螺丝 —— 毕竟能领到工钱买米了。 那会儿东京街头,卖饭团的摊前总有人吵架,穿西装的说 “他救了日本”,穿和服的就啐一口:“他不过是拿我们当垫脚石。” 离开前一晚,麦克阿瑟在别墅开派对,爵士乐响到后半夜。 原节子没去,在公寓里翻出张唱片,是他送的美国乡村音乐,封皮都磨破了。 第二天码头,她看见那个总叼着烟斗的老头,从车窗里挥手时,手有点抖。 这事儿像极了当年荷兰在印尼,一边修铁路一边抢香料,当地人恨得牙痒痒,可火车通了又忍不住坐。 麦克阿瑟走后,有人在他住过的别墅墙上刻字:“他让我们跪着吃面包,也让我们站着看太阳。” 看这段历史,真是五味杂陈,有人说麦克阿瑟是征服者,住着豪华别墅,把日本当后花园,对原节子的控制更是霸权的体现。 可转头看,他推的土地改革让佃农有了活路,改课本打破了军国主义洗脑,连妇女都能走进议会了。 那些送行的日本人,未必是多爱戴他,可能只是念着肚子能填饱、孩子能上学的实在好处。 原节子更像个无奈的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骂名担了,偶尔还能为百姓递句话。 说到底,历史哪有非黑即白?他带着枪炮来,却留下了点改变的种子。 他享受着特权,却也砸破了旧时代的枷锁。或许就像网友说的:“不是他多好,是当时的日本,太需要一点‘不一样’了。”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还别说,小日本就真的服这一套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