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种地时代来了?首台育种机器人上岗!】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许操团队在《细胞》发表突破成果,开创智能育种新范式!在之前,像番茄、大豆等作物因闭合花型,杂交育种依赖繁琐人工授粉,成本高昂(占番茄25%以上),严重制约良种培育。
团队首次提出“双向奔赴”理念,将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一方面,利用基因编辑精准改造番茄关键基因,创制出“机器人友好型”雄性不育系——雄蕊自动开裂无花粉,柱头自然外露,省去人工去雄!
另一方面,联合自动化所团队,成功研制世界首台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在商业化生产温室稳定运行。期间不但能自动巡航,精准识别外露柱头(准确率85.1%),仅需15秒完成一朵花授粉,全天候工作,单次成功率近78%,且零部件95%以上国产!
其带来的效益显著!在番茄上,结合“快速育种”技术,将野生种利用周期从5年大幅缩短至1年,节省大量人工。更激动的是,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大豆,首次实现其结构型不育系创制,节省人工授粉时间76.2%,有望破解大豆杂交育种世界难题,提升产量!
这项“BT筑基+AI赋能+机器人劳作”(BAR)的智能育种新模式,为粮食安全注入强大新质生产力,让高效“AI种地”成为现实!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