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国民党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他杀心大起,准备将策划起义的董宋珩等人捕杀。 孙元良出身黄埔一期,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解放战争中,孙元良出任川军色彩浓厚的十六兵团的司令官。 在徐州“剿总”的几个兵团中,以孙元良兵团实力最差,在淮海战役打响时,该兵团兵力不过四万多人。 杜聿明集团在陈官庄被解放军包围后,孙元良擅自突围,十六兵团在一夜之间覆灭。逃回南京的孙元良,并未受到惩处,因为他的叔叔是川军元老孙震,老蒋还需要依靠孙元良和川军的关系,让其在四川招兵买马,重建十六兵团。 十六兵团的实力本就不强,重建后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到了1949年11月,随着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进入四川,十六兵团的官兵,面临着抉择。 川陕鄂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主任孙震)、十六兵团副司令曾甦元、41军军长张宣武等人,通过地下党和解放军取得联系,酝酿起义计划。 12月初,孙震乘坐川军元老杨森包租的飞机从成都逃离,离开前他将部队指挥权交由孙元良,暗示他可将川陕鄂绥靖公署的权力全部接手,以架空董宋珩。 孙震走后不久,孙元良在临时司令部摆了几桌酒菜,向绥署、十六兵团的师长以上将领发出请柬,以名义上是 “共商防务”的由头,让众人前来赴宴。 请柬发出去三十多张,但只来47军军长严翊等寥寥数人,连一桌都坐不满。 孙元良见董宋珩、曾甦元、张宣武等“主和派”都没来,气得脸色铁青,他强压怒火,举杯致辞:“诸位同仁,当前成都危在旦夕。我等理应效死力战。今日请诸位前来,一是共商抵御之策,二是共勉同心,共渡难关。” 席间响起稀疏的附和声,严翊邦试探着说:“司令,眼下兵力不足,补给断绝,弟兄们都盼着能有条生路啊。” 这话一出,立刻有人附和:“是啊,这是在家乡作战,弟兄们都不愿糜烂地方,谁还有心思打仗?” 孙元良勃然大怒,将酒杯摔在地上,席间顿时鸦雀无声,几个将领低头不语,场面十分尴尬。 孙元良见无人敢公开反驳,心中怒火稍平,但应者寥寥的宴会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 宴会结束后,孙元良召来亲信商议,说:“董宋珩、张宣武这些人分明有问题,请柬送到,竟不来赴宴,这就是公然抗命,应该马上行动,派人将他们抓起来,不行就杀掉。” 亲信们面面相觑,因为董宋珩、张宣武在十六兵团威望很高,又实际掌握着部队,孙元良这个想法,可行性不高。 最后经过商量,孙元良让副参谋长带一个营的兵力,去试探性的诱捕。然而,董宋珩等人早有准备,设置了警戒哨,孙元良派去的这一营人马,兜兜转转的一圈后,不敢下手,又缩了回来。 孙元良得知后,将副参谋长臭骂一番,但也只能是无能狂怒。 不久后,十六兵团主力在董宋珩、曾甦元、张宣武等人的带领下,开到了什邡一带,对孙元良发来的向“成都方向集结”的命令置之不理。 老蒋在逃离成都时,将三千多人的警卫部队划给了孙元良指挥,孙元良将兵团部的卡车集中起来后,带着这三千多人,气势汹汹的杀向什邡。 孙元良的如意算盘是,等他到了什邡,在武力威胁下,应该会夺回对兵团主力的指挥权。不想,当孙元良到什邡城外时,41军、47军相继摆好了战斗姿态。 孙元良手头这三千多人,名义上是老蒋的”御林军“,其实就是没有经历过战事的花架子部队,真打起来,肯定不是41军、47军的对手。 董宋珩和曾甦元等人商议后,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孙元良送去。信中的大意是,十六兵团官兵决定起义,若孙元良参与,大家欢迎,并让他在起义通电上领衔;若孙元良不同意,那么也不要干涉,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否则就只能是兵戎相见。 见来硬的不行,孙元良只得灰溜溜的带着所部往成都方向撤退。走到半路,孙元良不死心,召集军官们开会,提出不行就上山打游击,但遭到一致反对。 谁都指挥不动的孙元良,无奈之下只得跑回临时指挥所,在支取了一百多两黄金的军费后,拿了一张通行证也溜之大吉了。后来成都解放时,孙元良化装躲在城外的一户农家,之后一路辗转,竟然逃去了台湾。 十六兵团这边,12月25日,董宋珩、曾甦元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正式宣布起义。 在关键时刻,董宋珩等人的果断行动,保全了数万川军将士的性命,为成都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2月,国民党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
国际大碗说
2025-08-12 17:04:59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