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15空空导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放大招了! 樊会涛他是河南洛阳

古今知夏 2025-08-12 17:14:38

霹雳-15空空导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放大招了! 樊会涛他是河南洛阳人,打小就爱琢磨天上飞的东西。1979 年考上西北工业大学,学航空发动机,一学就是七年,从本科读到硕士。毕业那年,他直接扎进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一干就是一辈子。 刚入职时,他见过更窝火的场面:进口导弹的核心零件全被焊死,外方专家调试时,还特意用布把操作盘挡上,生怕咱们多看一眼。他在笔记本上写了句话"别人给的伞再大,不如自己造一把。" 2016 年那阵子,南海不太平,美国俩航母战斗群往黄岩岛附近凑,飞机天天在边上转悠。那会儿咱们的战机想上前应对,却有个大难题:导弹射程不够。 人家的 AIM-120 能打 100 多公里,咱们的导弹刚够着人家的边,人家就能先动手。这种 "手短" 的憋屈,樊会涛和团队急得满嘴起泡。他把南海地图贴在实验室墙上,红笔圈出对峙的地方"这儿拼的不是胆子,是让对手不敢动的真本事。" 就在这节骨眼上,霹雳 - 15 的研发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按老思路,想让导弹打得远,就得多加燃料,可这样导弹就变重了,飞起来不灵活,容易被躲开。樊会涛盯着导弹模型看了三天,突然拍桌子"咱不跟它比谁燃料多,跟它比谁会 ' 变招 '!" 他提出的新想法,现在听着简单,当时却没人敢试 — 给导弹装个 "智能油门"。普通导弹发动机一启动就把燃料烧完,他搞的双脉冲发动机,能让导弹飞一半先 "歇口气",等快到目标了再猛地加速。这就好比俩人打架,你以为躲过第一拳,他冷不丁再给你一拳,根本躲不开。 为了这个技术,团队在新疆戈壁滩待了三个多月。夏天戈壁地表温度能到 60 度,导弹零件晒得烫手,他们戴着手套照样干活;冬天零下 20 度,手指冻得弯不了,就揣怀里焐热了再拧螺丝。每次试射完,数据一出来,他们就跟美国 AIM-120 的参数比,差一点就推倒重来。 2018 年珠海航展,霹雳 - 15 一亮相就炸了锅。展板上写着射程能到 200 多公里,比 AIM-120 远了快一倍。国外那些专家拿着相机对着参数拍,脸色都变了。 没过多久,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连夜开会,他们发现以前划的 "禁区" 不管用了 — 咱们的战机在 400 公里外就能锁定他们的飞机,第一岛链内的美军基地,突然就不那么安全了。 这事儿的影响,慢慢在国际上发酵。东南亚有个国家本来跟美国约好要军演,一看霹雳 - 15 的性能,立马说 "演习先缓缓"。中东那些国家,以前买导弹只认美国货,现在主动来找咱们谈合作。他们心里清楚,中国手里有了硬家伙,国际上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樊会涛现在还没闲着。他办公室墙上挂着新的空战地图,上面标着隐身战机、无人机的路线。他常跟年轻工程师说"导弹射程总有上限,但国家需要咱们干的事,没上限。" 现在他们在琢磨下一代导弹,不光打得远、打得准,还能跟无人机配合,在复杂电磁环境里照样能锁定目标。 从河南乡下那个爱抬头看天的孩子,到现在能让中国 "空中拳头" 变硬的总设计师,樊会涛这一辈子,其实就干了一件事:让咱们国家在天上说话有底气。 这底气,不是靠谁赏的,是靠一群像他这样的人,拿着图纸、扳手,在实验室、戈壁滩上,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0 阅读:402

评论列表

南桂有座桥

南桂有座桥

8
2025-08-12 19:44

不应公布重要人才的照片,国家要保护好栋梁之才,善待他们的家人。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