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马家军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谁料,小红军说:“你们用大刀砍死我吧,留下一颗子弹打日本人!”就是这句话,竟然保住了小红军的命。 张金龙出生在甘肃一个穷山村,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因为生病和饥饿相继去世。他从小就得自己讨生活,常常在村口捡别人扔的剩饭,或者帮农家干点零活换口吃的。日子过得苦巴巴的,他学会了不抱怨,一个人扛着。1935年,红军长征队伍路过他的村子,战士们分粮食给穷人,还讲日本人怎么侵占东北,穷人怎么被地主欺负。张金龙听了心动,觉得这才是出路,就去找队伍领导,说自己想加入。领导一看他年纪小,本来不同意,但他讲了自己的苦日子,坚持要为国家出力,最后队伍收留了他,让他干后勤活儿。 在红军队伍里,张金龙负责送信、站岗和运东西。他年纪小,但干活靠谱,一次黑夜里他溜进敌营,带回一张地图,帮助队伍避开埋伏。另一次他守哨位,坚持了很久,发现敌情及时报告,避免了大麻烦。长征路上,他跟着翻山过河,从不掉队。腊子口战斗打起来,他运弹药时腿上中了枪,从山坡滚下去,昏了过去。醒来时队伍已经撤远,他自己爬出泥沟,腿疼得要命,但还是往前挪。附近一对猎户夫妇发现他,把他背回家,用草药治伤,喂点稀饭。他们知道藏红军是掉脑袋的事,但还是冒风险帮他。马家军搜山好几次,他们把他藏在柴堆下,士兵走过去了。 马家军那时候在甘肃一带追击红军残部,他们以冷血出名,抓到人就杀,还常株连百姓。士兵们搜到猎户家,翻箱倒柜,找到张金龙的红军帽,就确认他是红军。张金龙站出来承认,说自己是他们要找的人,别碰猎户夫妇。士兵绑了他,押到村口准备枪决。路上他还对围观的村民讲红军的事,穷人要团结,国家正遭日本人欺负,大家得一起抗。村民越聚越多,但没人敢出头。刑场在村口,马家军军官来了,看他是个小孩,还轻视他。 军官命令士兵准备开枪,张金龙提出一个要求:用刀砍他,省下子弹去打日本人,别对中国同胞开火。这句话说完,现场安静了,士兵们握枪的手松了些,军官盯着他看了半天,没说话。最后军官下令放人,士兵解开绳子,张金龙捡起帽子走了。马家军没再追他,这事在当地传开,但大家私下议论,不敢声张。事件后,马家军继续搜捕别人,张金龙在猎户家歇了三天,伤口简单处理了。 三天后,张金龙背上包裹,南下找红军队伍。他沿小路走,避开巡逻,几天后在山涧边赶上休整的部队,融入进去,继续长征。队伍过雪山草地,他腿伤还没好全,但咬牙跟着。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参加多场战斗,对日军作战时冲在前面。1945年夏天,一次战斗中他中弹牺牲,那时才22岁。他的事迹在部队里流传,很多人知道这个小战士的勇气。 这个故事发生在1936年,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日本人在东北烧杀抢掠,国内各派还打内战。马家军是西北军阀马步芳的手下,他们追红军追得紧,杀了不少人。张金龙这样的孩子,本来该在家玩耍,却卷进长征,成了战士。他加入红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看到穷人日子太苦,想改变。张金龙在队伍里学到不少道理,知道日本人是共同敌人,所以在关键时刻说出那句话。马家军军官放他,可能也觉得一个孩子说出这话,有点道理,不想浪费子弹在同胞身上。
抗战时期,八路军制造步枪的无缝钢管从哪里来?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能从正规
【7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