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前线,21岁战士刘家富因左腿中弹,跌倒在弹坑中,不料被两名越军发现,刘家富赶紧开枪还击,可谁知道枪里竟然没子弹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的老山前线,硝烟弥漫的战场上,21岁的战士刘家富正经历着人生最残酷的考验。
来自四川农村的他,参军才两年就遇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最激烈的阶段。
那天下午,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夺取越军占据的制高点,冲锋途中左腿突然传来剧痛,低头一看鲜血已经浸透了军裤,子弹击中大腿的瞬间,他整个人栽进了一个被炮弹炸出的深坑。
弹坑里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刘家富摸到伤口时发现军裤和皮肉已经黏在一起,他记得卫生员培训时说过,这种贯穿伤要立即包扎止血,可急救包在刚才翻滚时不知掉哪儿去了。
然而,就在他撕下衬衣布条准备捆扎时,坑沿的碎石突然滑落,赫然看到两个端着冲锋枪的越军士兵正俯身往坑里张望。
刘家富条件反射去抓胸前的56式冲锋枪,扣动扳机才听见撞针空击的咔嗒声,弹匣早在中弹前就打空了。
战场上的时间仿佛突然变慢,刘家富看见左边那个越军士兵的枪口正在抬高,右边那个在喊什么越南话。
他右手还握着没有子弹的冲锋枪,左手已经摸到腰间别着的67式木柄手榴弹。
后来连队战友回忆说,当时听到的爆炸声特别闷,像是什么东西在坑道里炸开了。
等增援部队赶到时,弹坑里躺着三具尸体,两个越军士兵被炸得面目全非,刘家富的右手还保持着拉弦的姿势,身下压着那枚已经拧开盖的手榴弹。
战后清理遗物时,战友在他日记本里发现夹着张全家福,背面写着"誓死保卫祖国边疆"。
还没来得及谈恋爱的他,把每月6块钱的津贴都攒着寄回老家给妹妹读书。
连队指导员说,刘家富平时训练就特别拼命,半夜经常偷偷加练投弹,手上全是血泡结的痂,那次战斗前他刚给家里写了信,说等打完仗要回去帮父亲修新房。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刘家富的墓碑编号是145,守陵人老周记得,前些年有个四川来的老太太,在墓前坐了整下午,走时把一包晒干的辣椒放在墓碑前。
后来才知道那是战士的母亲,儿子牺牲后三十多年才第一次来扫墓,因为早些年家里穷得凑不出路费。
当年参战老兵回忆,像刘家富这样的战士在老山前线很常见,他们大多十八九岁,很多人在牺牲前都没留下像样的照片。
现在军事博物馆里展出的那枚带血的手榴弹盖,成了那段历史最真实的见证。
有军事专家分析,当时我军装备确实不如越军精良,一个步兵班往往只有两支冲锋枪,战士们经常要省着子弹打。
这些年总有人问,用年轻生命换来的胜利值不值得,当年战地记者拍下的照片或许能回答:在收复的老山主峰上,几个满脸硝烟的战士正用压缩饼干就着雨水充饥,他们身后是被炮火犁遍的山岭,而远处云层里透出的阳光,正照在那面弹孔累累的军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