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章分析日本经济的衰退,喜欢用“失去的二十年”、或“失去的三十年”。其实这两者还是有点区别。先来理解一下这两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失去的二十年:普遍指 1990 年泡沫经济破裂至 2010 年,核心是资产价格暴跌、不良资产处置拖延,GDP 年均增速仅 1% 左右。日经 225 指数从 1989 年峰值 38915 点跌至 2009 年低点 7054 点,跌幅超 80%。
·失去的三十年:将时间延长至 2020 年代,强调安倍经济学未能能根本扭转增长乏力,叠加人口老龄化、债务高企等结构性问题。政府债务率升至 260%(2023 年),为发达国家最高。
日本经济周期中的二十年,经历了房价大跌、GDP增速放缓、消费降级、少子化、老龄化、国土资源有限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而在这种环境下能跑出来的企业,建立在几个通用的规律上。
·需求刚性:医疗、基础消费、自动化设备等需求受经济周期影响小;
·成本优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如机器人替代人工)和全球化供应链(如优衣库中国生产)降本;
·心理补偿:游戏、二手消费等提供 “低成本快乐”,缓解压力;
·技术壁垒: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等领域凭借专利与工艺垄断维持高利润。
很有意思的是,在经济衰退期,日本连酒水的消费也一直低迷,“一醉解千愁”,也不是适合大众的选择。
转 品牌驱动PAI
克总随感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