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这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企业,就是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这可是在全球航空发动机领域响当当的角色。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成立于1906年,总部在伦敦,主要业务覆盖民用航空、国防、能源系统和新市场四大板块。 别的不说,单看他们家的产品,像遄达XWB、遄达900这些航空发动机,那可都是装在空客A350、波音787这些国际主力航线上的“心脏”,全球400多家航空公司,都得靠他们家的发动机撑场子。 在能源领域,他们的mtu发动机更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电站等关键场景,妥妥的行业龙头。 不过这家公司过去对华态度,真是有点傲慢。 早年间,咱想跟他们合作引进技术,结果人家只肯卖成品,连维修都得收天价服务费,2017年,咱们提出技术合作,人家直接拒绝,非要保持技术垄断。 更过分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航空业遭受重创,罗尔斯·罗伊斯也没能幸免。 那年上半年,他们直接亏了40亿英镑,账上现金只够撑三个月,不得不裁员9000人,关闭了不少工厂。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咱们中国抛出橄榄枝,提出注资换部分制造技术,既能帮他们缓解资金压力,又能让咱们的航空工业更进一步。 没想到,罗尔斯·罗伊斯董事会连夜投票,宁可断臂求生也不交底,拒绝了咱们的诚意。 这一拒绝,后果可是十分严重的,2020年到2023年,罗尔斯·罗伊斯持续亏损,股价虽然从疫情低点反弹了80%,但员工总数从5.2万砍到了4万出头,元气大伤。 更要命的是,他们错过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疫情期间,中国民航市场率先复苏,2023年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恢复到疫情前的83%,可罗尔斯·罗伊斯因为拒绝合作,愣是没捞到多少好处。 反观咱们中国,在发动机领域可是突飞猛进。 2023年,咱们自主研发的CJ-1000发动机装上C919试飞,虽然核心机温度,比罗尔斯同代产品高50度,寿命短两千小时,但好歹能用了。 2025年7月,WS-15发动机完成测试,即将量产,这标志着咱们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离完全自主化又近了一步。 可罗尔斯·罗伊斯到今年,他们又宣布裁员9000人,变卖部分资产,包括海军推进器业务。 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的技术优势正在被咱们蚕食,市场份额也在被挤压。 没了办法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态度终于开始转变了。 今年8月,罗尔斯·罗伊斯在苏州工厂生产的,mtu新2000系列发动机成功下线,与广西玉柴的合资企业还签署了十多项合作协议,覆盖移动电源车、电力租赁等多个领域。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们在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投资了22.42亿元建设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这可是他们在中国大陆的首个MRO合资项目。 虽然他们还在强调“技术同步、服务同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向中国市场低头了。 罗尔斯·罗伊斯现在彻底变脸,说白了就是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压力。 中国的航空市场太大了,2025年预计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超过9亿人次,这么大的蛋糕谁都想吃。 而且咱的技术突破让他们意识到,再端着架子,连汤都喝不上了。 更重要的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罗尔斯·罗伊斯在氢能、电动航空等新领域的投入需要大量资金,而中国市场的稳定合作,能给他们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所以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从“绝不低头”到主动合作,这可不是无奈之举,而是明智之选。 罗尔斯·罗伊斯的惨痛损失告诉咱们,技术垄断和傲慢终究是行不通的。 中国在发动机领域的突破,靠的不是别人的施舍,而是自己的努力。 如今罗尔斯·罗伊斯的态度转变,既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承认。 未来咱还得继续加油,让更多的“中国芯”飞上蓝天,让那些曾经看不起咱们的企业,都得对咱们刮目相看。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人民资讯:《航发巨头企业深陷危机,宣布裁员9000人,我国态度或成救命稻草》
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变卖公司,也不接受中国的帮助? (阅读前请点
柳淮蕊
2025-08-13 16:21:37
0
阅读:34